关灯
护眼
字体:

笼中雁(234)

作者:以鹅传鹅 阅读记录

程卫手持贺迁遗诏,向赵其提出借兵,赵其欣然应允,派出六万兵马与夏侯铮、程卫一起奔赴嶆城。

夏侯铮与成为到达嶆城时,时诩与嶆城诸将正在嶆城外十里的隘口处与满丘兵马正面交锋,大战持续两天两夜,嶆城兵马伤亡惨重。

落日西沉,时诩指挥着军中将士将伤员抬进山洞中医治。先前的军中郎中在战场上牺牲了,这次带进军中的,是嶆城的一位年轻大夫。

荣英清点完伤员后向时诩汇报,道:“大帅,此一战折损严重,尤其是夏州和余州的士兵,只剩两千人不到了。”

时诩靠在山洞边缘坐下,疲惫的脸上露出万分无奈。

这时,在山下侦察了一圈的时溪满头大汗地跑了回来,急匆匆道:“哥,满丘人是知道了我们躲在了山里,他们把守住了下山的路,让我们出不去!”

时诩轻轻叹出一口气,他蜷起修长的右腿,手臂无力地搭在膝盖上,眼皮微阖,“都先休息会儿吧,入夜后再看能不能突围出去。”

夜幕很快降临,寒鸦在林间快速穿梭,翅膀拍打树叶的声响清晰可闻,显得山中愈发幽静。

时诩拨开洞口处的灌木丛,有神的双眸映出月色,在黑夜里闪烁。

离山洞最近的路口站着两个打着哈欠的满丘小兵,时诩再朝下望,离路口五十米处也把守着两个。

这时,一个头戴毡帽的满丘少尉跑上了山,朝着那两个小兵比画着说了几句什么,那两个小兵登时直起了身子,朝少尉点了点头后,急忙跑下了山。

奇怪,怎么走了?

少尉步履未停,继续往山上走着,而此刻的山下却喧闹了起来。

时诩眉宇紧皱,忽然嗅到了一股浓郁的油味。

时诩又闻了几下,再次确认自己没有闻错。

这大半夜的,谁会在山中运油?再与刚刚那几个士兵的行动相联系……

糟糕!于昊这个疯子是要烧山了!

时诩猛地站了起来,让荣英与时溪把山洞中休息的将士们叫了起来待命。时诩在洞口观察了一下四周的地形,发现山南侧有一条溪涧。

山北树木茂盛,嶆城又气温干燥,大火一点就燃,而山南有水,比山北湿润,于昊点火,应该是在山北点。

无论自己的猜想正不正确,现在箭在弦上,只能赌一把了。

山顶的满丘士兵陆陆续续地下了山,时诩潜伏在草丛中按兵不动,直到那个戴着毡帽的少尉带着最后一队士兵从山洞附近经过后,时诩才召齐了山洞中的伤兵,决定走山南离开。

夜里山路本就难行,为了防止被于昊发现,时诩没有让士兵们举火照路,因此行路更加缓慢。

嶆城军才走到一半,背面的山脚下倏然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冲天。东南风一吹,那呛人的浓烟味便向山南弥漫,走在后面的士兵实在忍不住了,都得咳嗽几声。

于昊听觉敏锐,深夜的山中本就幽静,他立刻就捕捉到了夹杂在树枝被烧断的声音中的咳嗽声。

于昊顿时大喜,他眯着眼睛,骑着马绕过了浓烟密布的山北,借着火光捕捉到了在山中前行的人影。

于昊大笑,指着山中长队,大喊:“绕去南面,堵住那些魏国人!”

身后的满丘人听令而动,跨上骏马就向山南的溪涧处奔去。

山下马蹄声阵阵,荣英走在时诩身后,道:“侯爷,他们要堵我们,怎么办?”

时诩勒住缰绳在原地徘徊了两步,此时山火大燃,把无名山四周照得分外明亮。

他所处的这个位置恰好能够看见西面是一块平坦的草场,但有风险的是,离草场十五里处就是平城的城门。

山下满丘人的叫喊声愈来愈烈,时诩紧抿着唇,额角青筋迸出,而身后的大火也越来越近了。

大火笼罩,事态紧急。

时诩长臂一挥,朗声道:“跟我从这边下山!”

山下的于昊见嶆城军调转了方向,再次发号施令:“从南边上山去!抓住他们!”

满丘士兵顿时就开始往山上爬,时诩让荣英在前面领着兵马先走,自己行到后面,催促士兵前行。

满丘兵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时诩把坠月刀钉在地上,他从背上取下长弓,又抽出了羽箭架在弓上,对准最前面的满丘兵拉满弓弦。

箭矢一个接着一个地从山顶窜出,打得满丘军一个措手不及。但后排的满丘军也毫不示弱,即使是看不见人,他们照样朝着山顶上一通乱射。

时诩连忙抽出日悬剑,劈落了几支箭后,又拧上坠月跟在了队伍的最后。

一阵喊杀声毫无征兆地从山脚下传来,时诩勒紧缰绳倏然一停,他感觉刚刚好像听见了魏国人的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