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好事儿啊,多谢你给我们闻香来打广告了。酸梅汤喝着可还好?等会儿出锅了你来打一壶去,温温凉凉的给孩子喝正合适。”
梅娘也没推辞,顺口就应下了,玩笑道:“这天气热,正缺这口开胃,我一定带个大壶来。”
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白母自然一口应下,又问她傍晚有没有空,想去买些面粉回来。
她这一说,梅娘就明白了。
他家烧饼店常年需求大量面粉,跟粮食铺子定了长期订单,买面粉的价比那些散客便宜两文,别看不多,这经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梅娘又问:“用的量大不大?若只是自家吃食,从我这里匀几斤就尽够了。”但若是
要做长期的买卖,那还是去铺子里签订单更合适。
“还没决定呢。”白景掀了帘子出来,手里还托着一个托盘,她两人面前各放了一杯水,笑盈盈地解释,“我琢磨的这样吃食要用的调味品多,做起来又麻烦,还没拿准要不要加入新菜式。”
梅娘点头:“是这个道理,你们刚落脚,急忙忙去琢磨新菜式不讨好,还不如先把这酸梅汤的买卖先做好。”
之后又把给工友订货的事给重复了一遍,她也看明白了,这家里虽然有男人有老娘,但真正做主的还是白景这个面嫩的小姑娘。
有人主动帮她打开销路,白景求之不得,听了这事立马就应下了,“自然可以。”又道,“我每天多给张哥留一份酸梅汤,八文钱的那种,加冰!就当给你们的谢礼了。”
做生意有来有往是很正常的事,梅娘也没推辞,定下了明天出发的时间就起身告辞了。
目送她离开,白景喊来福伯:“明天你拎着大水壶跟梅姐一起去,多带点酸梅汤,看到有人在就送他们一些。”
福伯点头表示明白。
以前白父还在的时候,白家的仙客来酒楼开发新菜品时,就会请过路的行人品尝,一来是广而告之要上新菜了,二来也有给新菜试水的意思。
按照白景的理解,这就是前世的新品试吃。
福伯跟着白父多年,这些小门道不比白景知道得少。
第17章 水煎包坏了,福伯被我毒傻了……
今天卖的好,白景打算多煮一桶酸梅汤,慢慢的也就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了。
夏天日头长,就算太阳下山了天也还能亮挺长时间,所以大家也都习惯了晚些吃饭。
白景三人把两大桶酸梅汤放到一旁晾着,打算等热气散了再放到井水里降温。
“梅姐,酸梅饮子好喝嘞。”白景直接在门口探头喊了声。
隔壁烧饼铺就传来了回应:“来了。”
梅姐来的很快,白景才刚把灶台擦干净,连锅碗瓢盆都还没开始洗,她就拎了一个水壶进来。
白景取了碗给她打酸梅汤,冒着热气的酸梅汤隔着木桶也烫手。
梅姐站在一旁看着她打水,顺口闲聊几句:“今晚吃什么?要不去我家吃烧饼。”
白景将最后一点酸梅汤填满水壶,把端子挂到一旁才回道:“中午做的包子还有一小半,晚上拿猪油煎一煎,配上一盅酸梅汤就对付过去了。”
梅姐就没再说什么了,她家里也就是这么吃的,中饭晚饭吃的烧饼都是早上用剩下的馅儿和面团。像昨晚那样丰盛的吃食,那是只有来客人或逢年过节才有的待遇。
又闲扯了几句,等水壶没那么烫了,梅姐就拎了水壶起身:“我先走了。”
白景忙着刷盆没有送她,只提高声音喊一句:“慢走。”
*
天边的余晖一寸寸收敛,屋子瓦舍间也渐渐飘出缕缕炊烟。
白景起锅烧起热油。
几个大包子被吊在井里,除了表皮微微发硬外,并没有变味。
白景把装了小葱的篮子一起提上来,就这井水洗去浮尘,等进了厨房猪油正好化开。
她用油刷把猪油均匀刷在锅底,将刚拿出来的大包子一个个整齐地摆放在锅底,然后下意识退后一步左右观察并把其中一个不太平整的包子转了个面。
等做完这一串动作,白景才反应过来,现在已经不需要拍摄视频了。
前世是观赏类美食博主的她,总是无意识关注制作过程的可看性。
“还真是职业病。”她有些懊恼地一拍脑门。
把灶膛里的柴火退了一根,只保持着小火,慢慢煎着。
炙热的油温烘烤着包子,边缘冒出浅金色的小泡泡,包子底部由嫩白色慢慢转为焦黄色。
趁着这时间,白景取了一撮面粉加水调了一碗面粉水,打着圈儿倒进锅中,然后盖上盖子焖煮。
面粉水能让煎包的口感更加酥脆,白景以前吃水煎包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底部焦焦脆脆的那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