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人已经迈出了门槛。
“梅姐。”
隔壁烧饼店,梅娘正提着鸡毛掸子撵两个小崽子呢,就听到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
“诶,来了。”梅娘头也不回地应声,瞪了一眼还在往嘴里塞零嘴的俩小孩,“明天的零嘴没了!”
说完转身拉开了门,她笑容满面地把人迎进来:“可算是忙完了,我今早还在担心你的生意呢,没想到这么红火。”
白景拿着碗进来,也是笑道:“多亏了你跟我讲的消息,不然也不能正赶上这押粮队。”
梅姐对这话很是受用,但也没真的把功劳揽在身上,卖吃食的,考验的就是真本事,做的不好吃,就是大酒楼都得倒闭了。
“可算不得什么,这都是你的好手艺。”说着就转了话题,“拿了碗过来,可是缺了什么?”
白景便道:“中午想做几个包子,才想起来忘记准备老面了,就厚脸到你这儿借点。”
梅姐闻言转身就往案桌走去,边走边说:“你可找对人了,我这里日日制饼,别的不多,就面多,面团要不要也给你拿点儿?”
白景:“那我就不客气了。”
她没推拒,梅娘的脸上笑意反倒更深。
“我就不爱那些三推四请的,就好像我求着他收一样,还是妹子爽快。”
说着手起刀落,就从案上切了一大团发好的面团,把大海碗都装得冒尖儿了。
白景接过碗,微微坠手,估摸着快有两斤了,这个分量,如果包子馅多塞点,能做十来个比拳头还大的大包子了。
按照他们家三人的食量,别说中饭,连晚饭都能一起解决了。
“那我就先走了,回见。”跟梅姐告辞后,白景两只手捧着碗很快就回了小院。
白母见这一大碗面都是一惊:“这么多?!”
白景解释了之后才明白过来,这是揉好的面团,不是用来发酵的老面。
“这面揉得可真好。”
一份揉得好的面团,表面光滑不开裂,恢复快弹性大。
白景在砧板上洒了一层面粉,把面团移过去,轻轻一戳,几个呼吸间,面团表面的手指印就消失不见,揪下一团扯开对着光,已经薄得透光了还不破不裂。
管中窥豹,仅仅是从面团这一细节,就可看出梅姐家的烧饼有多好,难怪客似云来。
省了揉面与发酵的时间,再炒好馅料就能开始做包子了。
第15章 猪油渣酸菜包(二)挑几个好看些的给……
白景把切剂子的任务交给白母,自己去添柴烧火,往锅里舀了一勺凝固的猪油,用小火慢慢融化。
接着另取了块砧板,把昨晚剩下的猪油渣倒在了上面。
用来做包子的内馅,要剁得细细的,不然吃起来就会硌嘴,尤其是过了夜的猪油渣,若是不好好处理,更是跟石子儿似的。
白景把其中一半剁得跟肉沫似的,把另一半剁得稍粗一些,然后分开装到盘子里备用。
又从坛子里取了一颗酸菜出来横着切成几毫米宽,又竖着切碎,把菜梗和菜叶分开放入盘中。
这时候锅里的猪油已经融化了,在热气中腾起丝丝荤香。白景起身添了柴,把灶烧得旺旺的,擦了把手先呛了几颗蒜,等又香又冲的味道扑面而来,立刻就往锅里加菜。
先倒进去的是更粗的那部分猪油渣,本来有些冷硬的油渣被热油一激又重新变得焦脆,白景眼疾手快地把酸菜梗下了,另一只手拿着锅铲快速翻炒,等酸味与焦香味混合了大半,就立刻把剩下的酸菜叶也倒入锅中。
酸菜叶脆嫩,熟得快,她只翻炒几下就把油渣沫也添了进去。
这时白母也分好了剂子,坐到灶台后拉起了风箱,火烧得更旺了。
白景就着这火不停地翻炒,最后沿着锅扫了一圈水,盖上盖子略闷了闷,就取大碗出锅了。
说实在的,这碗馅料整体呈现浅褐色,卖相并不出众,不过与之不同的是它浓郁而霸道的香气,丝毫不输昨天那道骨头汤,甚至还比骨头汤更多了些爆炒后的张扬。
“闻着酸辣酸辣的,还带着点焦味肉味,口水都要下来了。”白母顾不上烫手,忙不迭把包子馅捧到一旁的大桌子上,那里已经一切准备就绪,就差把馅塞进小面团里了。
说起来,这还是白景第一次在这个时代做包子,距离她上次做包子已经过了起码四五年了。
要问她什么感受,那就是理论和实践有一定差距。
手生了。
凭借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忘到不知哪儿的实践经验,好歹把馅都裹进去了,也没出现新手常见的破皮、流油等问题。但卖相就不敢恭维了,只能说幸好是自家人吃,能安慰自己进肚子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