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仵作狂妃(40)

作者:陌缓 阅读记录

剧烈的疼痛下,死者意识逐渐恢复,能发出一些声音。于是,凶手情急之下,勒其颈部。从勒痕来看,用的是普通布条,应该是凶手腰带。

片刻后,死者死亡,凶手在平复情绪时,几度踢打死者,腹部,后背,左肩,左腿…而后,仍得不到宣泄,又将其双眼眼球挖出…且,是徒手。”

她没解释徒手与利器所致的区别,而是极轻地吸了口气,继续道:“人的头骨非常坚固,凶手从眉弓处用利器切开,边缘平滑,手法娴熟,使的是巧劲儿,因此并未再留下太过显的创角。”

说实话,此手法比现代技术下的开颅还要完美,值得好好研究。

知道她还没说完,云衍并未出声,仍是认真倾听的神态。

韩玥很满意,接着道:“做到这一步,凶手情绪得到缓解,但他并未马上离开。这一次,他大概休息了一个多时辰,在死者出现尸僵时,他情绪再度激动,切除死者子孙根,试图让死者跪地。

但在尸僵形成初期,死者并不能保持长久的跪姿。于是凶手反反复复做这个动作,导致死者膝盖节完全破碎。为了让死者保持跪姿,凶手固执地扶着他,直到尸僵完全形成,这过程,起码在六个时辰以上。”

“这时,已接近卯时,也到了死者的常规行动时间——前往屠宰场。即便如此,凶手并未慌张,仍不慌不忙打扫现场,直到满意才离开。”

“也就是说,死者被发现时,凶手兴许刚刚离开。”

这就是整个案情推演,韩玥接着补充几点:“凶手选择戌时上门,是因这个时间天已黑,快到休息时间,不易被人撞见,又不至于晚到死者已上床睡觉。”“同样的,选择亥时动手,是因这时已到睡觉时间,再不走不合适,有人来的机率也大大减少。”

也就是说,凶手是预谋而来,大胆而缜密。

云衍眸色深长,幽暗似沉渊,“依你之见,凶手这些行为,除了宣发怒意外,还想表达什么?”

这话,问到点子上了。

韩玥眼里有赞赏神色,语声却是惯有的平稳:“王爷可还记得,赵知书一案时,我提到过的犯罪动机?”

云衍默了片刻,如实道:“有些印象,但不深刻。”

第32章 :心理画像

韩玥极淡地抿了下唇,“简单来说,犯罪动机是指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多种动力源,于犯罪人不良的需要结构。”

“心理学上讲,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没有需要就不可能产生动机。但是,并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为动机,只有需要指向一定的目标,并且展现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时,才能形成动机,才会对行为有推动力。

也就是说,有需要产生,还要有诱因条件。由此可见,形成动机的条件有二:一是内在条件,即需要、欲望;二是外在条件,即诱因、刺激。‘’

“目前,凶手的动机我们不得而已,但可以从他已实施的行为来分析。”

“死者的惨烈,足已让我们感受到凶手的愤怒与残忍,且他的宣发手段更为具体,并不盲目随性。”

“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挖其眼睛,有剥夺死者看的权利,也有牵怒于他所‘看‘

到的内容。”

“割舌头,据我了解,是一种民间惩罚手段,针对那些乱嚼舌根的人。”

“拔牙…让我想起一种风俗,曾经一个叫‘僚’的民族,每个人在长大后,都会拔掉前牙。于他们而言,人的身体与野兽的区别,除了浑身长毛之外就是锋利的牙齿,所以拔掉‘像狗牙一样的前牙,’是摆脱野蛮,显示文明的象征。”

“切其子孙根,有断子绝孙之意,有着浓浓的报复意味,且是留到最后才实施。如果说其他行为都带着某种情绪渲染,此举,有着强烈的私人情绪。猜测,凶手受过伤,导致出现生育方面的缺陷。”

“至于头骨,或许与某种信仰中的仪式有关…‘’

云衍凉凉接话:“猎头,是戎人的习俗。在战争中砍下敌人的头颅是荣誉的象征,可以得到部落的赏赐。他们甚至会将敌人的头骨沿眉弓切开,取头盖部分,裹上兽皮,并镶上金属边缘作成饮酒器具,被猎杀者的身份越高,所制成的酒杯档次就越高,如果是有身份的人往往要镶上金边,甚至缀以宝石。”

这也是他得知死者头骨被掀后,立即引起重视,亲自问案的原因。

证据再一次指向戎人。

韩玥顿悟,怪不得云衍突然急用她。

这起凶杀案,无论凶手是不是戎人,都与北狄前来的使者脱不了关系。凶手身份,无非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