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顺利落座,他旁边的竹内低声询问,“你睡过头了吗?”
中村也低声回应“没有,不是八点才上班吗?”
“那是平时,周末因为有两组调休,值班的两组成员上班时间提前到七点半了。”
中村深感不妙,这是他第一次调休,之前当实习队员都是正常上下班,周末双休的。
没人提醒,自然不了解这个潜规则。
这一上午,中村都忐忑于领导的约谈。
但或许考虑到他刚转正,组长和队长倒没把他叫过去。
竹内只短暂跟他讲了几句话,就开始整理自己的资料,中村却有点无所适从。
他原本每天的任务是进行模拟拆弹训练,学习理论知识。
自从开始现场拆弹,后面几日都由北村队长带着出现场,听从指挥就行。
中村之前的理论资料已经全部还给北村队长,这会桌面干干净净的,他完全不清楚要干什么。
整个办公区挺安静,只有轻微的翻动纸张的声响,以及有规律的键盘按键声。
无所事事待了好几分钟,北村队长将他叫了过去。交代他整理这几次出现场的案件卷宗,拿给他一摞资料。
中村接过,抱回自己的座位。
整理卷宗之前实习他做过,那时的报告都写得很空洞,因为他没现场拆弹,很多想法都是模拟的。
有亲身经历,整理起来快速得多,也能言之有物。
打开文档敲字,中村发现今天写东西非常顺利,之前拆弹的记忆仿佛电影一般,稍一回忆便历历在目。
不仅能描述清楚每一个拆弹细节,每个拆弹步骤也都能清晰回忆出来。
分明第一次拆弹,他拆完就感觉记忆模糊,这会却完全想起来了。
就像是吃了记忆增强药丸一般……
诸多猜测浮上心头,手上动作不停,短短两小时写完三份出警报告。
调整好格式与用词,可以上交了。
警视厅上午十点,有短暂的十分钟休息时间。
陆陆续续有同事离开座位去往茶水间、吸烟室,中村也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旁边的竹内却没有休息,还敲着他的报告。
中村凑过去看了一眼。
竹内对着自己的头发一阵扒拉,“啊啊啊,好麻烦,写什么出警报告,根本写不出来。”
中村向几位队长的位置扫去一眼,还好都出去了。
轻拍他的肩膀,“注意点啊。”
竹内警觉地环顾一周,“呼——别吓我啊。”
中村不由得失笑。
北村这一支队伍中,除了中村,最年轻的就是竹内,毕业两年出头。
原本中村是坐在北村队长旁边的,后面或许考虑到中村的发展,将他调换到竹内旁边。
中村虽然不是那种特别会来事的,却也知道工作中还是需要交一些朋友,总有些信息需要互通有无。
竹内显然也有这个意愿,一个月下来,两人倒还相处得不错。
关系虽称不上多么亲密,一些信息却也大方分享,吐槽上司小毛病以及小道消息、八卦等,总能迅速拉进同事关系。
竹内见中村在旁边活动身体,不由得询问,“你报告都完成了?”
“对啊。”
竹内挺惊讶,“你为什么那么迅速?”
“我只需要写三份。”
“我也只需要四份。”竹内哀嚎,“我才写完两份。”
中村仔细扫描几眼竹内屏幕上面敲的文字,找到了他写那么慢的原因。
竹内这报告写的干巴巴,没半点修饰那种。
看得出来,许多细节他都记不清了,一份报告东拼西凑,一看就不是一线拆弹人员写的。
中村想起来,竹内是队伍里面的联络员。
拆弹人员负责拆弹时,他偶尔真的不在现场,让他写出警报告,真是为难他。
毕竟写出他实际做的事情,大概率只能写跟某某人联络,达成什么谈判/合作这类话。
如果完全还原,就更不像爆处班的出警报告了。
中村不由得好奇,“队伍里每个人都要写同一场案件的出警报告吗?”
“是的。”
“可我们大家的分工又不完全一样……”
没等他说完,竹内就明白了。
“不同的人侧重方面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要写。”
这话倒也有些道理,但是让中村选择的话,他宁愿选择拆弹,至少写报告言之有物,能很快做好。
当然,如果可以选择,不写报告是最舒服的。
这样形式化的东西,完全可以简记,将真正有利于此后工作的收获记录下来。
但是作为警视厅的小角色,他和竹内都是没得选的,只能服从安排,折腾自己的脑细胞。
“竹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