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若有所思,“果然还是利用空闲时间去那边挑套房子吧。”
钱财方面,毕业七年的中村早已不是曾经那个刚大学毕业,生活费都必须精打细算的少年。
单凭明面上的收入,中村家至少也是中产阶级。
升职为警部,薪资随着工作年限在逐年上涨。
奈美开的小店经过七年的经营,开了分店,占有原始股的中村得到的分红自然是水涨船高。
中村曾经随身携带三号打了一波不错的广告。
店里原本只售卖手提包、帽子、围巾、发卡等配饰,逐渐也将制作精致娃衣纳入经营范围。
这个动漫行业火爆的国家,创造的经典角色数不胜数。
宅男宅女们玩手办的自然不少,精致的手工编织娃衣也逐渐获得市场的认可。
多年经营下来,已经逐渐形成时尚,奈美甚至在去年创立了独立的品牌。
以此刻的势头持续发展下去,指不定还有希望成立公司。
事实上,月读的奖金才是中村收入的大头,只是不好用于明面花销罢了。
月读的网上后援会,经过三号的维护,一直经营得不错。
四年前处理完危害萩原与松田性命的炸弹犯,中村脱离别扭状态,月读的工作如火如荼持续下去。
平常能用警察身份处理的事情他就是中村悠太,无法以法律约束的犯罪行为,他就摇身一变成为月读。
警方对月读的态度也从最开始的严密追查必须找出来,到后面的佛系摆烂。
反正抓不到,干脆与月读共存,招揽令被加过密,发布在月读后援会的留言板上。
中村破解那些加密信息毫无障碍,顺利接收到那些招募令。
警视厅的刑事部门、公安部,警察厅、大大小小的极道组织,甚至黑衣组织都发过招募令。
事实证明,当个人能力强到一定程度,一切规则都可以为你让步。
比如警察厅基本只招收职业组的潜规则,当警察必须通过公务员测试并参加警校的岗前入职培训。
工藤优作就是个鲜明例子。
他的本职工作虽然是推理小说家,却不妨碍警视厅刑事部将他奉为座上宾,甚至与警察厅那边的关系也挺亲近。
即使工藤优作已经移居美国三年,上次回国前往警视厅搜查课却仍然畅通无阻。
中村将那些招揽通通无视掉,他半点也不准备暴露月读这个马甲。
其他先不提,月读这个夸张称呼就令他难受得紧。
他可不是什么月夜出现的神明,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月读这重身份一旦暴露,他的所有能力都将显露于人前。
到时候人们给予的将不是赞扬,而是惧怕。
无孔不入的情报搜查能力、预知能力、削金断玉的绝活、还有神奇的药片,大部分都是祂赋予、不可被外人得知的秘密。
曾经想着一个人过平凡生活的中村,在拥有在意的家人朋友后,彻底不希望过离群索居、随便凑合的生活。
总而言之,月读这个身份累积的财富不是一星半点,三亿五亿是可以轻松拿出来的。
只是中村对生活质量要求不高,养弘树不仅不消耗钱,他还可以往回赚钱。
别看弘树在家里只是一个有些腼腆的单纯少年,在暗网中他可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大佬。
接一单委托赚到普通人十年的生活费都不在话下,只是他的私人爱好也挺费钱,基本是自给自足状态。
他跟阿笠博士两人搞机器人搞得如火如荼,大笔资金投进去,目前尚且见不到成功希望。
倒是折腾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道具,挺受公安部那边欢迎。
一边胡思乱想,手上的信件翻过大半,基本都是听说他昏迷后发来的慰问信函。
志保将她手上一叠信件清理完毕,不由感叹,“中村哥哥,你还真是受欢迎呢。上到70岁高龄的老人,下到七八岁的孩子,不限男女统统在为你祈福。”
中村尴尬地抓着头发,“都是目暮警部他们,推着我出席不少采访活动,不知不觉就有了这么一批热情的粉丝。”
志保调侃道:“这样说起来,中村哥哥恢复清醒,是不是需要开个记者发布会之类的。”
中村额头滑下一滴冷汗,“……我现在只是一名普通警察,不需要跟前些年那样。”
志保陷入呆滞,“所以……中村哥哥曾经真的需要发布记者招待会?”
中村摇摇头,“倒没有那么夸张,只是每场案子都有记者跟拍而已。升职为四系警部后,出现场次数少了,媒体的热情也在逐渐消退。”
“前些年我即使身在组织也可以听到警视厅希望之光,”志保回忆起某个时段组织内网讨论得如火如荼的话题,“这两年的确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