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藤考虑到队员情绪,特意找了老好人北村让他带一带中村,顺带观察中村这个人,如果实在不堪重用,就算被警部骂,他也得退人。
中村可不知道这里面还有如此多的弯弯绕绕,见北村不再说话,他开始翻看手上的新型炸弹资料。
他们在警校时期学习的炸弹都是比较基础的,为了辨认,炸弹里面的线都是不同颜色的,非常好区分。
生活中的炸弹可不会那样中规中矩,他们做出来的目的就不是为了拆,而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用于威胁或者毁灭。
为了达成他们的目标,自然是越复杂,越难以拆除得好。
警校时期的示范炸弹,一般引爆方式都是单一的,遥控式炸弹、定时炸弹、震动式爆炸股、光感型炸弹这些常规类型。
生活中的炸弹却不拘泥于这些常见方式,有可能是几种结合,也有可能会出现新型的引爆方式。
炸弹爆炸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只要能够将点火药部分引燃,就能轻松引发炸弹爆炸,点火药部分的电路不同接通方式,就意味着不同的引爆方式。
他们拆弹警察需要做的,就是在复杂电路中判断出引爆方式并针对性的一一拆除,这既需要经验,也需要稳定的操作能力,还需要超强的心理素质。
炸弹的理论知识主要是理工科知识,这方面中村本身挺感兴趣,虽然大学为了考警察学的是法学,因为个人兴趣也了解不少。
他的兼职是编织手工制品,手很稳,稍不足地方面就是心理素质及拆弹经验。
这本新型炸弹资料大全内容非常丰富,中村很快沉浸下去,不时自己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很是入迷。
北村在旁边,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未打扰。
沉浸式学习,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到了四点,斋藤先生带着北村出了一次警。
中村原本想跟着,却被拒绝了。
这下原本就只剩下三人的一大片区域,只留下中村一人。
中村只得继续学习去,他隐隐察觉,他在这边似乎很不受欢迎,却不知其中缘由,只能将疑惑藏在心里,晚上回去问祂干了什么。
下午五点,斋藤警官他们回来了,见中村还老老实实待在位置上看书,就通知他可以下班了。
中村注意到斋藤和北村的疲惫,很是尴尬,自己什么忙也帮不上,只能给他们添麻烦。
中村又捱了半晌,斋藤和北村没有其他指示,他只得轻手轻脚收拾好桌面,告辞离去。
出了警视厅,正有些疑惑现在该去哪,就幸运地碰到了萩原和松田。
他们热情招呼道:“悠太,一起吃晚饭吧?”
“好。”
随意在附近找了一家餐馆,闲谈时,中村才了解到松田和萩原分别被分配到第一组和第二组。
萩原不愧是社交达人,刚到爆炸物处理班,却已经知道不少信息。
爆炸物处理班一共有4个小组,第三小组和第四小组是前两年刚扩建的,组长资历不足,基本上常规小案子会优先出警。
遇到大案子,则由第一和第二小组优先出警。
办公区域也不相通,第三小组和第四小组共用一间办公室,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则共用另外一间办公室。
作为新人的萩原和松田是由组长亲自培训的,松田还兴致勃勃的讲起那位组长提及的一种新型炸弹。
萩原则提及培训间隙,组长讲到的几个案子。
从谈话来看,那两个小组对他们很重视,培养也是由组长亲自带领,不是交代给其他队员。
唯有中村,沉默吃着饭。
没有对比,或许中村也不会那么快确认,他是真的不受待见。
同一天入职,培训的方式不一样,前辈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
萩原和松田愉快聊了半晌,终于发现不对劲了。
警校时期,他们幼驯染谈话时,其他人也少有插话,却
也不会像今天这样,中村完全沉默。
询问起中村的情况,中村淡淡应付几句,不欲多谈。
如果一直这样不受待见,他或许真的应该考虑转课室。
见中村对处理班的事情情绪不高,萩原和松田又提起其他事情。
“说起来,你们知道伊达班长去哪了吗?”
“不知道,还没有联系。”中村摸出自己的手提电话,确认后回答。
“还以为悠太跟伊达班长联系过。”
“没有。对了,你们知道降谷和诸伏的去向吗?”
“不清楚,不过前两天我拨打过景光的电话,却无人接听。”
松田跟着道:“zero的也是这样。”
三人面面相觑,都有所猜测。
不约而同决定将他们警校时期留下的照片,好好处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