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惊喜道:“那位犯人不被警方追捕而亡,意味着松田不会转来搜查课,摩天轮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了,对吧?”
三号提醒道:“的确有那个可能。如果那是事实,中村君就该立即攒能量点。松田先生不转来搜查课是一个节点,不上摩天轮牺牲算另一个节点,所以你得准备双份能量点。”
“萩原50万,两份就是100万?真的假的?我才刚还清欠账啊。”中村抓狂地将自己的头发挠得乱糟糟的。
“倒也无需如此悲观。萩原小队一共有八个人,剧情节点需要17万,剩余的是每个人引起的剧情变化投入能量点维持平衡。在摩天轮案件中牺牲的仅有松田先生一人,理论来讲不需要翻双倍。”
中村听到不用翻双倍心情好转稍许,听到只牺牲松田一个人又很是心塞。
松田完全是为公众利益慨然赴死的节奏,即使这个节点躲过了,万一下次还有这样的二选一局面。
嗯……有非常不祥的预感。
至于炸弹犯,中村反而不怎么在意,两次想炸死警员的人不值得被原谅!他才不会分出心思去救那种人。
与此同时,三号的沉默也引起中村的注意。
平时被三号发布的各种任务指使着四处奔波的经历,才是中村和三号顺利建立起信任的来源。
三号虽然出自祂之手,但从始至终都只让中村救人。
没有干过任何坏事,能量点使用也从不越权,必须征求中村同意。
这样的辅助系统,无疑是便利又省心的工具。
在中村眼中,三号跟祂是不同的个体。
即使遇到糟心事,中村也会告诉自己。
三号只是工具,出问题也应该怪祂,跟三号无关。
跟随中村时间长了,三号成长很快。
由原本只能发布任务,播报剧情节点,到现在已经可以自主判断周围的情况,并选择恰当的应对方式。
中村放在它那边的工具,无需招呼它就能自主选择合适的,而不是一股脑全交过来。
比如在帝丹小学拆弹,无需中村说明,它就知道先拿出扫描仪。
在三楼实验室,有那位老师准备其他工具,它就明白最紧缺的是螺丝刀,没有选择重复的工具。
这些令中村舒心而趁手的做法,无疑昭示它的成长。
在三号告知中村如何摒弃炸弹犯的影响,中村才清晰意识到三号开始有了偏向,不再是原本那个机械的人偶。
它给出两种方式。
其一、等炸弹犯巧合地跟原本的剧情中一般死去。
因为那个条件太过苛刻,如果中村支付不起炸弹犯破坏剧情的代价,选择铤而走险手动抹除炸弹犯也并非不可能。
第二种方法就更加直白,炸弹犯消失,也符合原本的剧情走向。
至于炸弹犯如何悄无声息地消失,就是中村该操心的问题。
成长起来的三号,不仅仅是过去那个只能发布任务督促中村赚能量点的程序,它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种想法是否带有一定目的和方向暂时是未知的。
中村却清楚,不能只看人偶外表精致可爱、声音没有起伏,就当它是公平公正的,傻乎乎付出所有信任。
幸亏三号虽然在进步,思维却暂时比不过复杂的人类,刚伸出试探的脚脚就被抓个正着。
在中村跟三号斗智斗勇的同时。
降谷零成功混入黑衣组织,积极筹备转正中。
出于为警方声誉考虑,爆处组当然不可能对外公布顺利拆除联动炸弹这样的大事,内部表彰却是实打实的。
任务奖金这类基础奖励先撇开不谈,北宫警部有了大动作。
东京同时存在警视厅和警察厅两个警察部门,警视厅这边职业组出身的警察较少,警察厅那边职业组出身却基本是标配。
警察厅对警视厅的各项事务有监督权,权利也更大。
松田和萩原作为警视厅警备部机动队的优秀苗子,考虑到两位新人后续可能会听从警察厅那边的差遣,北宫警部决定将两人送去对应的长官那边认门。
于是,两人按照北宫警部给的地址找到毛利侦探事务所,跟满脸茫然的毛利小五郎见面了。
毛利小五郎听完松田两人的来意,直接呆滞在原地,事务所也安静地可怕。
毛利小五郎是半路调入警察厅的,原本身份完全保密,只接受藤原警视安排的工作。
主要工作是负责跟卧底接头,虽然职务挂靠在警察厅,实则更像外包的情报贩子。
直到毛利小五郎接手的前一批卧底因为纰漏散得七七八八,也不知道藤原警视怎样运作的,反正毛利小五郎糊里糊涂被调入最神秘的警备部企划课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