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砚听得心惊肉跳,“所以,二皇子因此怀恨在心?”
傅问舟摇摇头,“若是如此,倒也简单。”
他也曾以为,是他拿捏住了拓跋羽的心理,才促成了谈判,并签订契州和渠州五年内互不侵犯的盟约。
直到救下二皇子,准备撤军时,二皇子突然发疯,冲出‘防毒御尘屏风战车’,誓要与拓跋羽决一死战。
傅问舟和亲信立即去追。
就在这时,拓跋羽令人放了毒箭。
掩护二皇子时,傅问舟和亲信不幸中箭。
到这一步,傅问舟仍未多想,只道是二皇子愚蠢,报仇心切,想借拓跋羽之手立即除掉他。
可就是这样一个无可救药之人,他们又不得不救。
一来,他也是大周子民,不能放弃。
二来,他若死,天子震怒,不知会有多少忠良之士被牵连,多少将士战功被一笔勾销,甚至蒙受不白之冤,祸及家人,朝堂之上恐怕也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二皇子的发疯之举,确实是想借刀杀人。
老天爷许是打了个盹儿,竟也遂了他的意。
中箭的几名亲信,无一人活了下来。
傅问舟命悬一线,按当时军医的说法,撑不过一个月。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安插在北蛮的探子,想尽办法的将情报递到他手上。
首先,二皇子之所以被俘虏,是因为美人计……战争还没完全结束,他就管不住自己的裤头,在别人刚让出来的地盘上,在北蛮人还未清除的情况下,就敢随意去寻温柔乡……
不得不说,北蛮人对他太了解了。
而拓跋羽之所以放了二皇子,不仅仅是放虎归山,看他们内斗。
还因二皇子在猛虎吃人的威胁下,竟做出认贼作父的事。
没错,二皇子周礼安,认了和自己年岁差不多大的拓跋羽为父。
还承诺五年之内,只要拓跋羽助他称帝,就将渠州以及相连的五座城池割让,并甘愿以北蛮的附属国自居,每年金银珠宝和美人,定数孝敬。
第99章 心迹
这一情报,气得傅问舟差点吐血而亡。
急火攻心下,毒素发作,使他陷入了漫长的昏迷。
而这期间,二皇子许是有所察觉,暗中以护主不力的理由,将傅问舟身边的亲信全数处死。
没直接杀了傅问舟,一来是因他活不久,二来,他怕驾驭不住泱泱大军,中途再出个什么事把自己给搭进去。
就这样,傅问舟昏睡到京城。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毒素的影响下,他意识模糊,眼睛看不清东西,甚至连话都不怎么说得清楚。
受伤之前的所有事,曾让他一度以为是幻觉,或是上辈子的事。
直到廖神医被请来,他才慢慢恢复神志。
等他知道太子被流放,皇后母族被灭,已经是一年多以后的事了。
此时的二皇子已经成了如日中天的安王。
傅问舟再将所有事串联起来,垂死病中惊坐起,立即秘密见了最信任的虞老。
得知前因后果,虞老也是震惊难言。
待虞老冷静下来后,逐一分析,认为已经错过时机。
无凭无据下,圣上不会相信。
且二皇子早在回京时,就已在圣上面前添油加醋地一番苦诉,导致圣上怨言颇深,论功行赏只字未提。
若不是傅问舟中毒,命不久矣,治罪都有可能。
关于二皇子俘虏一事,也被全面压下。
这一仗的定论最终是,傅问舟带军将北蛮人赶出荒漠外时,不幸中箭。二皇子力挽狂澜,不但救了傅问舟,还与北蛮人签订盟约。
但众口悠悠,能堵住一个人的嘴,堵不住几十万大军的嘴。
事实如何,人人皆知。
可那又如何?
圣上只认摆在明面上的事,百官心知肚明,敢怒不敢言。
虞老的意思是,静观其变,暗中收集证据,等待时机。
加之傅问舟被病痛折磨,意志消沉,这件事便拖到了现在。
这亦是傅问舟心里难以跨越的一道坎……
他语声暗哑道:“我们怀疑太子一案,就是安王与北蛮人串通导致,可没有证据。这几年,安王行事愈发谨慎,笼络大臣也是圣上默许。”
“可若情报是真,一旦安王继位,后果不堪设想。”
楚砚脑海中一片混乱,思绪如同被狂风卷起的树叶,四处飘散,无法集中。
他试图理清头绪,但那些震惊的事实却如同一道道利刃,不断切割着他对这世道的认知。
这一刻,他莫名的感到恐惧、愤怒、悲伤和无力,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心境。
“元和十七年……已经过去四年了……”
傅问舟明白他的意思,沉道:“不管安王如何,五年盟约一到,两国必有一战。若安王当真丧心病狂,国之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