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傅问舟真的站起来了,两者联合,必成大患。
安王一直没有对傅问舟下死手,是碍于形式,也是笃定了傅问舟必死。
可若他不死,那就麻烦了。
安王用力闭了闭眼,眼神更加的凶狠危险。
温书妍轻握他的手,温柔解意道:“王爷也不必太把一个残废当回事儿,如今朝中大臣,均已认清现实,王爷势在必得。”
想必圣上也不会愿意给睿亲王机会。
太子已废,三皇子无用,二皇子是他唯一的选择。
从圣上有意立兰贵妃为后,群臣已经没多少人有意见就可以看出,安王大势已得。
但那是温书妍还不知道那个秘密。
若是知晓,就不会天真如此了。
“王爷若不放心,想办法将傅问舟弄回来在眼皮子里看着便是,料他也不敢掀起什么风浪。”
安王看她一眼,大手抚在她小腹上,用力压制着心里那头凶猛野兽。
他已经许久不曾有过暴戾的念头,也许久不曾饮酒失控。
一切都在计划内发展,独独一个傅问舟,该死不死!
将傅问舟弄回来,倒不难。
安王当即进宫面圣。
圣上周济民听后,也有些惊讶:“傅问舟当真能好?”
安王沉吟道:“即便不能恢复到从前,其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
周济民点点头,“那倒是。”
就连他,曾一度也心里极度不平衡。
为何别人家的儿子能如此优秀?
他贵为天子,却要去羡慕别人,谁又能懂。
周济民睇他一眼,“你怎么想?”
话落,又警告道:“劝你别动什么歪心思,你也知他影响力不容小觑,小心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上一次,不过是动了傅家一下,就闹得那般阵仗。
若是动到傅问舟,还不知会闹成什么样。
周济民想着,心里又有些窝火。
一个废臣而已,竟也值得他掂量三思。
到底是他太仁慈,还是他们太胆大妄为!
安王恭敬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自是不敢乱来。儿臣只是觉得,傅问舟若真能好起来,那就该继续为朝廷效力。毕竟,若不是父皇赏识给他机会,他怎能荣耀加身。”
“天恩浩荡,但也不是理所应当,别仗着自己有功在身,就忘了什么是君什么是臣。”
这席话,直击周济民的心。
身为天子,最忌讳最不能容忍的便是天威被藐视。
然而,真正的威严并非建立在他人的恐惧之上,而是源于民心的归附与敬仰。
这一点,周济民还是清醒的。
他思虑道:“派个人先去看看,若真如此,朕再将他召回。”
毕竟傅问舟的情况,人人皆知。
弄不好,会被诟病苛刻功臣。
那些文臣的笔头,可是犀利的很。
可派谁去好呢?
安王眼珠子一转,适时道:“还是父皇考虑周全,儿臣以为,不如就派楚大人去吧。”
周济民:“楚砚?”
安王:“父皇有所不知,楚大人乃是傅问舟娶的那温家大小姐的奶娘之子,与傅二夫人情同兄妹。楚大人初来京城时,傅问舟还主动帮其引荐,入了虞老门下。如今楚大人一家住的宅院,也是傅问舟的。”
关于楚砚的背景,周济民多少知晓一些。
倒不知,他和傅问舟还有如此深的渊源。
安王继续道:“派楚大人去,一来,傅问舟不会多想。二来,也是给楚大人一个表忠心的机会。”
纵观古今,能经受得住权势考验的人少之又少。
楚砚现在还是一张白纸,如何画上浓墨重彩,就看他能否看得清局势,做出正确选择了。
第85章 县城
周济民颇有些赞赏地看了眼安王。
“你倒是越来越有长进了,与朕不谋而合。”
当初,没有执意封他为太子。
也是出于大局考虑,看他能否成得了气候。
这些年,周济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安王慢慢笼络群臣,慢慢沉下性子,已初见上位者的格局与谋略。
如此甚好。
周济民倍感欣慰。
“那就派楚大人去吧。”
关于楚砚,周济民用的确实有些头疼。
说他没才能吧,他能把所有差事都处理妥帖。
说他好用吧,有时又有些不太开窍……或者说,心还不怎么定。
比如他好心赐婚,赐的还是兰贵妃母家侄女,兵部尚书嫡女。
再是三元及弟,配他楚砚也绰绰有余了吧?
可那楚砚,愣是在御书房外跪了整整一天,磕头磕得头破血流,只求收回圣意。
理由是他还年轻,不想过早成婚,影响他报效朝廷。
狗屁!
周济民又气又无奈,最后只得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