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时候看宫中的存着的折子,心想:这要不是有祖娘娘,就太祖皇帝不时冒出来的脾气,他怕是被当世文人不喜,不落个刻薄寡恩的名声就不错了。
小皇帝没有再言语,静静的将这一盘棋给下完。
四爷皱眉:“今儿陛下有些神烦意乱,心不在棋上。”
小皇帝:“……”他再也绷不住表情了,脸上一下子就慌了。
四爷一看,这是有事呀!他扭脸看老管事,老管事却只偷笑。
要走的时候,老管事低声跟四爷说,“金大人,昨儿陛下跟盛满盛大人的外孙女一同去了藏书阁,回来之后就躲在寝室,不叫谁进去……”
四爷:“……”有喜欢的姑娘了?偏又怂了,不知道该不该娶?
他就笑了,“我知道了,回头我会劝陛下的。”
老管事笑眯眯的目送金大人离开,回来还劝呢,“陛下,郑姑娘家世极好,容貌清丽,知书达理……”
小皇帝:“……”都这么想的吗?行!那就这么想吧。
他摆摆手,“叫朕静一静!”我得再找找,再找找,要叫我信这种荒谬的想法,我都得以为我疯了。
然后他疯狂的在太祖和祖娘娘用过的旧书和笔迹记载中寻找蛛丝马迹。
结果还真被他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这两人的写‘天地玄黄’,这个‘玄’字会减一笔,连笔好似看不出来,但其实不然,‘玄’与‘炫’一对比就知道了,第一个比第一个就是少了一笔。
还有‘烨’这个字,‘化’那一部分的‘七’上的那个撇不过竖钩,好似只有收尾的时候扫过去了,但其他的却不会有这个现象,都写的很标准,这就是减笔。
如果一次是这样,不奇怪。
可次次遇到这个字都这样,能不奇怪吗?
再若是两个人都这么写,那只能证明‘玄烨’这两个字,需得太祖和‘祖娘娘’避讳!
可有意思的是,他们写前明一朝的帝王名讳,都没有避讳。
所以,‘玄烨’是谁呢?
爱新觉罗家有个叫玄烨的,可惜,天花没扛过去,早早没了。避的不可能是他!
或者‘玄’是‘玄’,‘烨’是‘烨’,这是两个人的名讳?
找到这个特点了,他又去找金肆晔的折子,没找到这两个字,但也有点奇怪的地方,比如,‘其光烨烨’,他会写‘其光熠熠’,这两个词,好似都对吧!
他不是很笃定了,他又找林叔珩的折子,在一份折子上,她引用《文心雕龙》中的话:自中朝贵玄。
这个‘玄’跟祖娘娘写的一模一样,减笔避讳就算了,连减笔的是哪个笔画都一模一样,这就很离谱了。
林家数代人,哪个名字中带‘玄’需得避讳呢?
小皇帝深吸一口气,将一切都悄悄的归位,然后一个人去了摆放神龛的位置:所以,朕该怎么办呢?
他撒丫子就往出跑,都晚上了,奔着伯府去了。
四爷和桐桐难得早早的都在家,还以为怎么了?
结果小皇帝跑来,气喘吁吁的,包子脸鼓着,眼圈都是红了。
桐桐急问:“陛下这是……怎么了?”
小皇帝几欲张口,但出口却只道:“我……朕想去看铁路怎么修,要出京!”以前就想了,不敢提!不好提!
但现在,朕就是想了,就是要去!
反正,就是要!非要不可!
第281章 万里扶摇(180)二更
出京呀?
这都冬天了,天冷了。工地上真没那么舒服!荒郊野外,寒风肆虐!这要是往北边去,那边现在已经没法干活了,天太冷了,多是以运输建材为主。路也是往盛京往北修,那地方当真是苦寒之地,跑那边干啥?冻秃噜皮了。
或是往南走?看南边的路怎么修?可江南的冬天那种冷跟北方还不一样,对于一个没出过京城的孩子来说,跑南边真的会冻哭的。
桐桐就问说:“陛下怎么突然想出京了?京城外的铁路怎么修的,你见过呀!”有什么不一样?
就那三五里我见过,可修铁路得横跨河流沟壑,这种的我上哪见去,“就是想去看看!”
桐桐看了四爷一眼,就‘嗯’了一声,“冬天就算了……开春吧!开春春暖花开……阳春三月,这是个南下的好时节。”
四爷看了桐桐一眼:你答应的倒是快。这是要带着帝王往荒郊野外带,你怎么跟新阁交代?
他看这小子,人家就那么站着……这跟以往可不一样。
帝王跟臣下再熟稔,那都是有帝王架子在的。自来没有过这样,进来就说要什么,一副就是想要,非要不可的样子。
他就试探着问:“陛下……是最近遇到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