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人呢,也分善恶。而今,其实被胁迫或是被各种因由卖了的,很少很少!
为何呢?因为自新明一朝以来,女子从来都不低贱,也几乎不限制女子出门营生!科举都容,更别提其他了。
做官的、任教的、行医的,这些多是出身好些的。可平头百姓家的女子,人家也有自己的营生,去瞧瞧去!开铺子的,梳头的、裁衣的,走街串巷做小营生的。
是田种不得呀?还是纺织做不得?为何还有那么些女子以贱业为生呢?
而今,早不会饿死人了。所谓的生活所迫,真就是生活所迫吗?便是没有土地,你去那贫瘠的地方开垦几亩,种上番薯,开荒不仅不交税,前十年还能免费领种子。
只要有吃的,人怎么不能活呢?
是草房子住不得?还是窝棚住不得?只要勤快,漫山遍野的药草都能换日常所需的常备药。
盛运坐在这里说这些世情,而后又道:“……祖娘娘当年整治过,可后来还是二茬冒出来了。这些年,不能说朝廷不尽心,也不能说朝廷给的环境不宽松!有廉耻之心的人,自以为人只要还有口饭吃,只要饿不死,就不至于走到那一步。真到了逼不得已了,女人走到那一步,就自然算是情有可原的。”
说着,他就摇摇头,“叔珩,你来告诉我!朝廷这般之下,保证饿不死谁……保证只要有手有脚,就能有一口饭吃的情况下,还出现这个东西,这是谁之过呢?朝廷每年都有预备粮,凡是残障孤寡,各地父母官都会注意,就怕治下饿死人。没错,给这些人调配的粮食,多是粗粮,几乎不见细粮,可也只有如此,才无人贪图这些人的口粮。”
这是真心话,他觉得新明皇室对于‘弱’的帮扶,乃是历朝历代之最!在这一点上,皇室是有大慈悲的。
可饶是如此,这个行业换了个样子,依旧发展成现在的规模了,谁之过呢?
人性之过而已!
这又要怎么治呢?
盛运看着坐在眼前的女官,“叔珩啊……老夫为官数十载,确实不知道怎么办了。天下最难救的人是自寻死路的人。你觉得那些女子在受苦,可她们却乐在其中。比起劳作之苦,她们更愿意享受现在的日子。也许朝廷所谓的‘救’,只是自以为而已!”
桐桐一直沉默的听着,盛运敢这么说,就证明他之前做过调查。甚至于刑部非常注重拐卖或是强迫等案件。做了几乎十年的刑部尚书,他必是知道此类案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极其极其少。在这种情况下,那只能说,现在那些以卖身求存的女子,九成九是出于自愿的。
她端着茶一口一口的喝着,“朝廷不许,偏还要做。既然不是强迫,只属自愿的行为,那么从律法颁布那天起,再有任何接客行为,皆属违法。既然违法,那就当以法惩治。”
说着,她便放下杯子,看向盛运:“刑部,执的是法!只要依法而行,即可。”
盛运:“……”这几句话说的,很是有些杀气腾腾。
可自古以来,律法对女子其实多有宽容。因为女子意味着人口的繁衍,所以,很多罪都是不累及妇孺。新明的律法也一样,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护妇人。
你现在要对这些女子下重手,不免要背上‘不仁’的罪名。
桐桐就叹气:怎么办呢?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就这样吧!
第239章 万里扶摇(138)二更
从盛家告辞出来,回城的途中桐桐看着车窗外:沉默。
秦敏就问说:“照盛大人这么说,事也不难办。”
桐桐就笑,“这位老大人能安稳着陆,你当他是泛泛之辈?他已然退下来了,他的话多是歌功颂德的,轻易再不会批评谁,指责谁了。因而,他的话只能对半听。”
这话怎么说?
“盛大人口口声声,都是新明这些年如何的好,皇家如何的慈悲,官员在扶弱上如何的尽心……每句都在说,天下没有饿死的人。”
桐桐说着,就收回视线看秦敏:“我问你,没饿死与吃饱饭,一样吗?”
秦敏:“……”自然不一样。
“你没挨过饿,我也没挨过饿……但我想,挨饿的滋味一定不好受。”桐桐轻叹了一声,“盛大人一直说的都是没饿死过人,却从没说过天下人都吃饱了。”
这倒也是!
“所以,老大人退了,不再说不足了!他知道,到了他这个份上,再信口雌黄就惹人厌了。因此,一样的话,他得从有光的一面说。可这办事的人呢,得两面去看!光面都看的见,也都提。那背光的那一面,才是办事的人要盯着看的。”
秦敏就问说,“那……吃饱饭这一行就没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