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式不算是多,但是大家并不会因为撞衫而不选择这个。反而是越流行什么,大家越是买什么。
金举人嗓子都哑了:“……西边仓库出完了?不是还有三吨货?前儿都出了?”
这劲儿来的太猛,不到年跟前,存的货就清完了。
货款哗啦啦的飞回来,到底赚了多少,他是真的不敢算的。而这里面,占大头的还是人家剧组。
桐桐看着会计汇总账目,心算是落到了实处。这才刚开始,但是这赚的比想象的多的多。
这还不算是完,一年四季的衣裳,这才卖了冬装。
这一年的巡回演出,保持了热度,衣服还会继续火下去!不过肯定是有人照着样子仿造,不过没关系,每一件衣服都会抽出一毛钱,捐给儿童基金会。这就能保证整款是有一定的销量的。
今年年底,凡是参与的单位和个人,都收到一笔分成,包括上级单位。
领导:“……”这么多呀?这个小林做事很实诚嘛!说到做到,绝不抵赖!她吃肉,肯定是叫大家都喝汤的。
听说几个主演拿了五千以上,连配角都又分了一千多。剧组里连打杂的都拿着六七百的年终奖。
这个人是真的很有几分艺术商业化的路子。
不过很多人开始批判了,说林桐是打着艺术幌子的商人。
“外面的声音很不必在乎。”什么打着艺术幌子的商人,胡说八道!
她压根没打着艺术的幌子,人家那就是商业行为!
艺术?艺术就不能是商品了?
幸亏她能把艺术当商品,要不然我上哪收这么大额的支票去?
领导说:“小林啊,今年年底的艺术家座谈会,你一定得去。作为优秀艺术家代表,也该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谈一谈你的看法。”
桐桐:“……”我?艺术家?亏心呐!
第1835章 岁月长河(166)一更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
林暮秋从会议室出来, 回他自己的办公室。他把笔记本夹在腋下,手里拿着保温杯。上楼的时候,传达室递了报纸过来,“林行长, 您的报纸。”
“谢谢。”林暮秋接着报纸, 把保温杯塞到衣兜里,然后展开报纸看。
国际新闻、国内新闻, 昨晚在新闻上看了, 他朝后翻。
进了办公室,坐在座位上, 他把保温杯拿出来, 秘书给里面添了水, 低声道:“有几位企业的负责人跟您约好了,谈企业外汇处理的问题。”
林暮秋看了看桌上的表,还有十来分钟才十点, 时间不到。
他表示知道了,手里的报纸却没放下。桐桐昨儿去开座谈会了,也不知道今天会不会报道。应该回的,座谈会汇聚文艺界极其有名望的名人, 会有报道吧。
他再朝后翻, 就看到了照片是桐桐发言的一张照片,下面确实有一行小字,不知不觉她的名字后面都有这么多后缀了吗?
舞蹈学院、美术学院, 给了她荣誉职位!她还是艺术团的团长, 是著名的舞蹈家。
用了照片, 就是发言精彩, 很有代表性。
桐桐在座谈会上谈了, 她没有争辩什么是艺术,她只是说:唯有经典才是可以永流传的。
但我的作品就一定是经典的,可以永流传的吗?
对这一点,她否认了。
她说:“这只能说这是一次尝试,一次题材的尝试,也是一种经营方式的尝试。社会在变革,世情在变化,而今轰动一时,再过数年便无人再看了。
若后人再来翻看老片子,多半是要捕捉过去的年月里曾经流行过什么,它的面貌到底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再去怀念这个故事。
世情在变,人的认知在变,对世界的看法在变。因此,作为文艺创作者,怎么去在变局中抓住时代的脉搏,创作出大众喜欢的作品,才是接下来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林暮秋放下报纸,文章中引用了桐桐的一段谈话内容,大约三百来个字,但里面出现最多的词汇就是‘变局’、‘变革’‘变化’,说到底,她一直在强调‘变’!
这‘变’不就是‘改革’吗?
拿出改革的态度,尝试在文艺方面做出改革的创新和突破,所以,一千来字的报道,其中就有接近三分之一引用了她的谈话。
林暮秋放下报纸,喝了一口茶:这个孩子,官做的比专业还专业!这稿子谁写的?又是望才给写的吧。
还有三分钟就到了会客的时间了,他把抽屉里的好茶叶拿了一罐放到公文包里,省的下班的时候问了。
自己对喝茶没有太大的讲究,也品不来好不好!但是望才爱喝,且茶叶的等级一入口就知道。这孩子生了一张富贵口,带的桐桐对吃喝都讲究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