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桐跟这些先生并不太熟,也只院正吴广知,大家算是相对来说熟悉一些而已。后来,临考班都是吴广知的学生,但是吴广知没怎么管过她,都默认她是常青莲的学生。
所以这突然一来,还十多位,这肯定又是出什么事了。
一到正厅,就看见黄氏正亲自给这些先生倒茶。
“诸位先生安好!”桐桐团团作揖,“久不见面,身体可还安泰。”
作为教过她的先生,不管你的官职有多高,那你也只是学生。是学生,先生就能安坐,不用起身。
打头的那先生就‘嗯’了一声,“劳伯爷记挂,身体尚可。”
“那就好!”桐桐起身,看黄氏。
黄氏摇头,这些人什么都没说。
桐桐会意,见黄氏出去了,她才坐了主位,看诸位先生,“说实话,学生今儿受宠若惊。贵客临门,意外的很。”
打头坐着的先生桐桐实在想不起对方叫什么了,对方瘦长的脸,这会子也有些赧然:“伯爷,我们也是不得已。”
“哦?为何呀?是有难处……还是如何?但讲无妨!师生之间,绕圈子未免显得生分。”
对方这才道:“伯爷,罗君如……你该熟悉才对。”
“同窗过半年,又是同年,又是同僚,自然是熟悉的。”
“那伯爷可知,罗君如调入监察之后,弹劾的第一个人是谁?”
谁?
“院正大人。”
吴广知?
“是!”甚至于,“不止院正,还有我们这些女先生。”
桐桐:“……”吴广知最看重罗君如,罗君如第一个弹劾的却是吴广知。这是要干什么?
第183章 万里扶摇(82)三更
桐桐当然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自己跟罗君如很多理念上不同,甚至两人的三观差别很大,但这不能说罗君如没脑子。
她好端端冲着自己的恩师去,这是要背负骂名的。
那么精明懂取舍的人,她这么做,必然有她的原因。不能因为你们是先生,那一定是你们占道理。
这不可以的!
因此,她一时没说话,只转着手里的茶杯,只听着她们怎么说。
“伯爷,吴院正的兄弟是获罪了,也斩了。但吴院正却白璧无瑕,并未曾有过过错。这一点,你最清楚。”
桐桐点头,吴广知是没查出什么问题来。所以,既然没问题,你们又怕罗君如弹劾什么呢?
“罗君如攻讦女子书院的教育出了问题,违背了当初设立女子书院的初衷。”
桐桐:“……”其实,这也没错!事实上,这些年女子书院的教育是有了一些便宜。不说理念,只说教育结果。结果就是每年考中的都是凤毛麟角,而其他没有走入仕途的,就泯然众人了。最好的就是在官学里教教书,或是在医馆里做做女大夫,别的行业里并没有看到过太多女性的身影。
反倒是底层的,出门谋生的女子,她们多是免费读了几年官学之后,不拘泥于家中。经商、做工,都很活跃。
当然了,不可回避的是,女子书院中大部分姑娘的出身很好。她们不出仕,也能嫁的很好,物质不缺,所以,她们很享受那样的生活。
不过,要非说这跟教育有关,当然也说错。当先生如果传输给学生的是那种,如果你能出仕,那给出仕的丈夫做贤内助也是不错的选择……那罗君如指责书院违背了初衷,不算是说错了。
这位先生就说,“伯爷,那您有没有想过。女子书院出来的学生,矛盾对准了先生。男官们怎么看?天下人怎么看?此是为君子之行。此德,可立身否?”
“正是这个道理!”边上一位女先生接过话,“这叫天下人怎么看咱们?这事闹出来,全天下都在看女官的笑话。不用看罗君如弹劾是否为真,只师徒反目,闹的天下尽知,大家就都知道,这就是女子书院教出来的学生。此恶果,会影响每一个女官和即将成为女官的女子。”
桐桐眉头皱的能夹死蚊子,问说:“先生们为何一直强调女官?”
什么?
“什么男官女官,穿上官府,都是朝廷的官员。在朝为官,守的为官的本分,遵的是朝廷的律法。”桐桐就看她们,“敢问,罗君如而今为谏臣,她是否有权弹劾吴院正。”
“是!”
“她弹劾吴院正,可有虚假之词,此为诬陷他人,乃是触犯律法的。”
未曾。
桐桐又道:“诸位说,罗君如是攻讦!何为攻讦?揭发了别人的过失或者是隐私,并且利用这些过失和隐私进行攻击,此为攻讦。攻讦之事不高尚,但前提是被揭发的这个人确实存在了过失。
诸位可以说这是攻讦!但换个角度,她作为谏官,知情而不报,是否合格?她作为谏官,帮其隐瞒,亲亲相护,是否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