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3341)

作者:林木儿 阅读记录

“是!臣谢您体恤。”

然后魏征就外间就听到内间中,北华君臣在议事。

他们在议论什么呢?

魏征便是不想听,那一声声的议论声还是传到了耳中。

“……《氏族志》若修, 得怎么去修。以前, 修《氏族志》是以传统门第为标准,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天下氏族,崔、卢为最。若是如此, 便违背了修《氏族志》的初衷。”

“是的!臣赞同此言。故而, 臣以为, 官品该作为一个标准。”

“除了官品之外, 更应该有其他……比如科举制……”

魏征身子不由的侧起来, 耳朵竖那么长,听的极其专注。

就听里面的人继续道:“科举在李唐推行极难,数年也不开一次,一次就那么数人,有甚作用呢?臣以为,应该将科举放在氏族排名的标准当中。家族中有多少人在科举中得了功名,该是评价一个家族是否人才辈出的一个标准。”

“正该如此,就不信士族子弟尽皆饱学之士。”

魏征嘴角翘起,北华这些人说话当真是大胆,这在大唐的朝堂上,怕是要被群起而攻之的。

才这么笑完,他心中悚然一惊:人家议事,要是不想叫人听,谁也不可能听见!这样的事,却叫自己坐在外面,这是何意呢?

魏征这么一个聪明人,当即就看向在一边烹茶的雍王。雍王手脚不紧不慢,面容温和。

里面讨论的还正激烈:“……臣以为,当分三类!一类为功勋,一类为文治,一类为德望。功勋便是以功劳来作为衡量标准,像是在军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这一项占比最重……”

魏征嘴角不由的又勾起了,这个声音仿佛听过,是不是那个叫褚遂良的?

应该是他了。

若是这么去评定的话,那身有军功者的赋分就比旧贵族更重。这可真就是对着世家去的。

“文治嘛,该统计家族中参加科举的人数以及名次……”

魏征又笑了,世家自成体系,何曾会自降身份去应试!何况,应试……他们自来附庸风雅着多,弄权弄势者多,真到了治国上,他们的理念又多是利己的,又怎么跟寒门出门的比。

故而,寒门在赋分上又怎么了,世家比不过功勋之家,寒门亦会对其造成威胁。

可……这北华在这里修氏族志,又不是大唐拿这个评价他们,他们就算是想闹,可……该跟谁闹呢?陛下又没明说你们不行。

魏征假装搓脸,调整脸上的表情。

“另外,还又德望。这德望呢,就是’乡议清浊‘,得问问民间口碑。”

这对寒门有利,因为寒门出身低,他们没有欺负人的身份;对功勋这是一个约束,要是家中子弟教养不好,就会影响你们的声誉;但对于世家来说,这自然不是什么好事。

大乱才过去几年,百姓饿死的饿死,遭遇祸乱的也不得善终。可世家有饿死的?祸乱影响他们了?

什么好处都叫他们得了,民间百姓不敢背后议论他们,不是心中不知道善恶。况且,他们显贵的时间长了,谁家不出几个混账东西。他们有没有作奸犯科,欺辱乡里呢?

这些积攒下来,他们能有好口碑才怪!

“臣以为,这名次当时流动的。每年一革新!根据官员的升迁,当官的优劣,各方面的考评升级;同理,也可以根据这些降级,比如贪腐、结党、子弟族人犯罪等等等等。”

越说越详细,越说魏征的面色越古怪!他看向雍王,低声问:“敢问王爷,臣不知此为何意?”

四爷叹气:“你是聪明人,你又曾在为前太子洗马,那你说,太子之所以被废,是为什么?”

魏征面色严肃,不言语了。

“或许许多人都觉得前太子冤枉,为前太子委屈!可从李唐的角度去看,太子被这些旧贵族裹挟,对李唐是好是坏?本来天下无事的,就是因为他们这些人,使得李唐皇室家不成家。”

四爷一脸的愤然,像是动了怒一样,“太后为何身子不好?起因难道不是他们从中作梗,使得父子兄弟失和。太上皇为何不见我家二兄?盖因他们现在还围绕在父皇身边,进谗言,挑拨父子关系。身为李家子,本王如何能不怒。”

魏征肃然起敬:“此……乃是您促成?”

“本王知道你们怎么想的!在你们看来,我有女有子,我考量的必然只有华朝的利益。可血脉相亲,我又岂能看着那些混账乱了江山天下?他们在朝堂上谏言当对北华用兵,此事不仅满长安尽知,北华无一人不知。他们挑拨,要乱天下,祸害子民,也使得我们一家子骨肉自相残杀,其恶,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