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四爷看向窦皇后,这病……确实是重了!这段时间没少跟着操心。在这么下去,还能活几年?
所以,四爷先来了,看看窦皇后。
窦皇后抓住了儿子的手:“大德!”喊了一声,便一摆手,把宫里服侍的都打发出去了。
四爷看向华和:“守住外面。”
华和犹豫了一下:“殿下,是否要留个人……”保障您的安全。
“去吧!”华和犹豫了一下,还是一摆手,几个人退了出去,“殿下,臣就在殿外。”
“好!”
人一出去,窦皇后才笑说:“年岁也太小了一些。”
“这些人都是林公亲自训练出来了,之前那小丫头,十岁便能杀两狼。”
哦?倒是小瞧了,“回头再赏他们。”窦皇后说着,这才急忙低声问:“阿母不问林公生了孩子之后身体如何……这事唐突。”帝王的身体状况关系甚大,问这个是叫儿子为难的。
她先问孩子,“俩孩子可好?望岳、临川……不知道阿母此生可有机缘一见。”
“您好好的,自是能见的!孩子们都极好,十分壮硕。”四爷简单的说了几句孩子的趣事,这才转移了话题,“阿母急召儿子回长安,是有事要儿子办么?”
先听听她想怎么样。
“救你二兄!”窦皇后的声音极小,“你父皇与太子所为,我极不赞成。此时,我与太子提过!太子答应我,会善待你二兄。倚重他,信任他……可……他未曾说实话!近半年,处处针对你二兄……他已然被逼的无路可走了。朝中太子势力稳固……我知他们!他们觉得你二兄难拿捏……是他们一步一步的逼着,逼着太子走到这一步的!”
四爷:“……”
“我与陛下谈过,陛下跟我提过,愿意放你二哥去洛阳!只是此事朝中反对剧烈,太子亦不答应!他知承诺,不杀你二兄……”窦皇后看着眼前的儿子,“儿啊,促成你二兄去洛阳吧!唯有如此,你二兄才有活路!”
四爷反问说:“去了洛阳之后呢?李唐能一分为二么?便是一分为二,可他们能长久的相安无事么?如此,便不再是皇家的争端,此乃天下大战开启的前端。阿母,若是如此,便是生灵涂炭!仗……不能再打了。”
那当如何?
四爷才要说话,听到外面的争执声,是华如拦住了李渊:“我们殿下有令,我也只奉殿下之令。”
四爷去开门,就见华如单膝跪下对李渊见礼,但是其他人却都站着,将门挡的严严实实的:一边彬彬有礼,有礼有节;一边坚决不退,随时准备兵戎相见……
第1573章 隋唐风云(99)二更
李渊看着有三年未见的儿子, 当年走时,尚是翩翩少年郎。而今,他更高了,更壮硕了, 也更沉稳了。
与二郎相似的长相, 却有了迥异的气质。
在李唐,他是一分也不争。可他又是何等的惊才绝艳!
以口舌便能平梁师都;平李轨是他领兵, 如果说战略林公有安排的话, 那战后的治理就足以说明他治民之能;况且,他能锻造各种弓弩与武器。
因着林公赠他书, 他便是学成了, 也没有拿出来为大唐所用。
此事说起来, 心里其实是有些不舒服的。这个当然是借口,真正的目的是……三郎存了别的心思,他压根就没想着给李唐用。
本来早都该过来了, 东宫那边有了一些安排,意图将三郎留在长安吧。
这件事他知道,但并没有干涉。能留在长安最好,不试试怎么知道林公的底线在哪里。可以以母病为由, 一直拖着看看。走一步看一步嘛!
总之, 留的越久越好!锻造之法,于大唐有好处,有莫大的好处。
当然了, 不说男女私情, 就只三郎的才华, 林公也是万万不会舍的!但是还是那个话, 三郎若是犯了致命的错, 便是林公看在他的能力上,也会将此事隐下!只是之后夫妻关系,怕是难和睦罢了。
但这……对大唐来说,难道是坏事?
几番思量之后,还是任由东宫去安排了。
而今再看看,他身边带的尽皆不大的孩子。
李渊笑了,进去之后便又打量儿子:“你阿母病了,整日里念叨你,此次回来多住些日子,陪陪你阿母。”
四爷请李渊上座,将门重新关上。
窦夫人忙道:“陛下,林公忙,俩孩子不能无人看护。三郎无须多呆,我见他一面便已心满意足,叫他尽快折返的好。”
说着,就忙看向儿子:“你……”
四爷过去,坐在窦夫人边上,这才看向李渊:“阿母召儿子回长安,所为何事,父皇必知。听闻父皇打算让二哥去洛阳,此话当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