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3299)

作者:林木儿 阅读记录

秦王病了,真的病了,高烧不退。

长孙氏不敢叫人知道,只秘密召了太医。

汤药熬着,长孙氏亲自陪着。

李世民躺着,头上的汗珠在滚动,他像是陷入梦魇里,一会子眼泪顺着眼角流,一会子嘴里呢喃,喊着爹爹阿母。

太医令没有将此事透漏给他人,但是皇后得知道。

皇后便知道的,心里难受,半夜十分,一口血呕了出来。她问说:“给三郎的信该到了吧?”

是啊!应该快到了。

“病体昏沉,恐时日无多。欲见三郎一面,急盼儿归。”

桐桐把信看完,递给四爷:“火候一定是到了,到了即将失控的程度了。”

四爷的东西早就收拾好了,“那我动身,回长安一趟。”

“嗯!速去速回。”

而今已经秋里,将半岁的俩孩子坐在毯子上,毯子就铺在地上,两孩子能坐了,跟满地滚的木球玩耍。

这里进进出出的都是臣下,不管谁路过,都扒拉一下球球,他们伸手能摸到了,就很高兴的尖叫着。

孩子就这么长在大家的眼皮子地下,只要面君,就见得到。

四爷要离开几个月,临走了,抱了抱孩子,然后放下就往出走。

结果才一出门,俩孩子盯着门口就嚷嚷,’啊啊啊‘的,手不停地指,指完了,又伸着胳膊要抱,意思是:要爹爹!要爹爹。

四爷:“……”没法走呀!

桐桐把孩子一抱:“走你的!”闹一会子就不闹了。

在孩子找爹爹的哭声中,四爷走了,急奔长安。孩子没离过他,桐桐总也有出去巡查的时候,孩子几乎能天天见到的人是爹爹。

结果呢?现在不得不离开孩子。离开孩子,不光孩子哭,他也不适应。

因为心里记挂,心情就有点不太明媚。

秦王府里,秦王已经秘密招回部将,把宫廷的卫戍、工事,布防都已经安排好。

长孙氏手里攥着装着毒药的瓶子,贴身放着,一步一步的超前走,往前殿去。

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了,突然有一消息传来:雍王回长安——雍王回长安——皇后召见雍王回长安。

而此时,人已经在城外。

李建成对此还疑惑:母亲叫三郎回来作甚?

李世民沉默了,长孙无忌说:“殿下,不可犹豫呀!”

不可犹豫!是不可犹豫。

李世民才要说话,便有密信送了进来,是三郎,他只说:予弟两个时辰!

第1572章 隋唐风云(98)一更

雍王回长安了!

李元吉听着王府长史的禀报, 先是一喜,站了起来,问说:“而今在城外么?明早入城?”说着,就要往出走, “走!出城见三兄。”

“雍王进宫了。”

李元吉脚步一顿:“进宫了?”他看长史, “本王昨儿才进的宫,母后身子瞧着还成。”这怎么突然回来了。

一般……若不是急事, 一般得会自己卡时间。若是想今天到, 那昨晚哪怕连夜赶路,也得在早上进城。若是不急, 那就当昨天和今天都慢些行, 在城外二三十里的驿馆先歇息一晚, 明早早早起来,明儿早上到也行。

尤其是皇家,体统还是要的。

这怎么这么点回来, 而后便直接进宫了。

长史回道:“许是陛下与皇后挂念!得了信儿,便命雍王回来了。”

那也该派人迎接才是隆重呀,怎么不见迎接这便回来了?

按照礼部的规定,这该是迎接的人早早出城, 而后摆足了依仗才可以的。

李元吉没再坚持要进宫, 而是回后宅,找王妃:“今日你进宫请安,母后可提过别的事?”

何事?

杨吉儿将臂钏一个一个摘下来, “今年母后的精神不如以前了。往年这个时节, 必是要赏菊的。今年太子妃连着请了三次, 母后次次都答应。可每次都是到了日子了, 必有个临时的缘故赏不了。”

她叹了一声, 回头看丈夫:“妾去请安,母后留妾只一盏茶时间……许是太子妃和秦王妃跟母后处的时间长,能看出些什么端倪也未可知。”

李元吉:“……”他抬眼看了妻子一眼,转身便走。

杨吉儿慢悠悠的摘了簪子,独自安寝去了。你而今离不得我,我倒也不用侍奉着你。没有丑人躺在身侧,果然是梦都香甜了。

李元吉没有在府里,他去了太子府:“大哥,三哥回来,事先你可知道?”

李建成正忙于政务,闻言只道:“母后着人送信给三郎,言谈里皆是身子不好,盼见一面之意。三郎着急,急着回来见阿母,无甚要事。”

“您知?”

“此事……孤与父皇只做事先不知,他尽快回来也好。正有雁门关之事,趁他回来,要谈一谈的。而今已晚,宫门已下钥。明早便进宫,见见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