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3268)

作者:林木儿 阅读记录

前殿距离后殿只十步路。

常青赶紧跟着走了,回头警告的看了张鱼娘一眼。

张鱼娘像是没看见,对着雍王极其温和:“殿下,您随意!”想回您那边您自己离开,想留下只管留下。

说完,她退了出去,把门还得带上了。

四爷站了站,直接去后面歇着去了。

外面飘着雪花,冷的呀,坐在大殿里守着火堆,裹着皮裘都不能说全身是暖的。

君臣一起,商量大婚的事。

按理说,大唐的使臣该到了。迄今还没见到,莫要误了婚期才好。

又商量请谁谁观礼诸多事务。

当然了,婚事是最不重要的。

而今是冬天,不适合打仗。但是开春之后,李轨就该平了。这一场该怎么打,这才是主要议题。

说到了李轨,长孙世安就说了:“李轨依赖两股势力,一为河西豪强,一为粟特胡商。尤其是粟特胡商,其商团在凉州势力庞大。他们提供的财力是李轨依赖的根基。”

桐桐挑眉,长孙世安乃是世家出身,见识非一般人可比。他一开口就点在了要害问题上。

粟特胡商——这还是民族问题。

桐桐提笔在面前的纸张上写下重点,对长孙世安的第一次重要会议上的发言,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而后是王伯当、单雄信,他们作为将领,从凉州的地势地形上分析,怎么养排兵布阵。

他们说,桐桐认真听,听完记上,绝对重视的态度。

夜里雪无声,讨论声一夜不绝。

四爷一睁眼,天光大亮——雪把天照亮了!被窝很暖和,还是只他一个人——人家林公勤政,一夜未归!

第1557章 隋唐风云(83)一更

四爷搓了搓脸, 心里叹气!他知道桐桐为什么这么着急,大雪天也要连夜的议事!

她其实是个在时间上尽量追求’工作制‘的人,就是绝不超时,尽量避免加班。战时是没办法, 这个仗打完了, 一定会进行足够休整和补贴的人。

冬天无法作战,’天时‘这一点就不满足。

她有一个漫长的冬季慢慢来, 可她却连夜议事。

为甚?

因为处理李轨的事的前提, 是必须有一个固定的良好的民族政策。因为李轨占据地理优势,战争能打胜, 可怎么能叫仗打起来轻松呢?

瓦解内部!

粟特商团是粟特人, 是胡人。

而凉州不仅是胡人, 它原本是突厥曷娑那可汗的弟弟达度阙设部落所在,他自己自称可汗,而后降李轨。

也就是说, 凉州还有突厥人。

自古以来,凉州就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他们慢慢形成新的部族,但这个性质一直都未改变。从来都只有哪个民族占了多少,其他的少数部族都无法详细统计。

它是这么一个地方。

所以, 有好的民族政策先行, 就能更好的瓦解这个地方。

从公事上来说,这个事很紧,攻心为上策, 而后才是用兵。

这是她这么着急的其中一个原因。

另外, 还有一个更隐晦的原因, 那便是:统治的地方是少数族裔区, 那么, 得尊重对方的习俗,女子为帝,这是可以的!那么反推,丈夫呢?

不能因为给与妻子权利,反而禁止丈夫参与事务。若是如此,那谁也不会向你称臣的。

也就是说,桐桐必须在婚前,给皇夫争取权利。

这件事不能自己来,只能她自己提出来。在婚后就提出来,这会触动臣子敏感的神经。在婚前,在没有建立男女关系之前,提出这个问题,这是理智的!是从公事的方面考量,而非私情。

将这件事包裹在那么多大事里,才不突兀,不叫臣下有应激反应。

这件事必须在婚前就处理,这是降低敏感度的时间段。

是的!桐桐正在斟酌,这个话该怎么往出说。

她看着外面已经放出亮光,直到话到了这个份上,到了不提不行的程度了。

于是,她就提出来了:“婚期当前,民族政策又紧迫,那么敢问,皇夫当如何自处。”说着,就看向在坐的诸位:“这是回避不了的问题,也是没办法含糊的问题。我知道诸位担心什么,可便是要约束他,约束我,约束我们,可这个框框得先给我们划好。若不然,这影响的不仅是我的私生活,更有可能是咱们之间的关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这是不可以的。你看着他这里不顺眼,换个人又看着他那里不顺眼,都以自己心里的标准去衡量,那这个皇夫……就算是四爷,他也会无所适从的。

皇夫是身份,就是帝王的丈夫。

但他只能作为皇帝的丈夫么?如果是这样,那这跟咱将来施行的民族政策是否相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