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家收南瓜,收家里种的蔬菜,忙的一点清闲的工夫都没有。
上房顶这活,桐桐不叫四爷干,“我好长时间没上房顶了......”叫我上去一下怎么了?
四爷:“......”不等说话,她蹭蹭蹭的上梯子。
房顶上南瓜爬满了,各个都那么大。品种还都不一样,有圆的的,有长的。大多数都长成了老南瓜。
嫩的也有不少,但这玩意也长不起来了,摘了当菜吃。
她挑了个最老的南瓜,先递给四爷:“放一边......”今儿蒸南瓜饼,里面包些糖,肯定好吃。
四爷就吃到了蒸初来的南瓜饼,黄灿灿的,香甜味扑鼻,好长时间没吃过这么香的饭了。
自家飘出来的南瓜味儿并不出奇,种南瓜的人多了,最近家家飘出来的不是南瓜味儿,就是红薯味儿。
最开始饿了几天,吃红薯特别香!但天天吃,顿顿吃,吃到天冷了,也并没有改善什么。配给的粮食从红薯藤改成了粉碎的苞米杆和玉米芯粉。
桐桐抓了一把玉米芯粉:这玩意吃完.....拉不出来吧。
闻一闻,家家还都是红薯味,显见的,配给粮没吃,吃的都是自家农场产的。
上面又来农场,把领导从上到下的批了一遍!因为自己把粮食分了,这叫无组织无纪律。
这种情况下,怎么组织生产?大家都这么呆着,不动弹,消耗就比较少。
最近小如回来的少了,桐桐去县里开会,专门绕道看了看!食堂吃的跟大家的一样,都是红薯叶糊糊连带的红薯。小如和俩孩子吃的自然也就是这个了。
“妈——”小如四处看看,“不缺!早上吃了饭上的班,晚上回去再吃。”之前就真的存了,更何况,小海开公交车,一天一趟之后,就被征调拉配给粮去!车在路上总是要‘折损’一些的,所以,家里的日子也还好。
那就行!能过就行。
桐桐去街上赚,公私合营的饭馆也无法经营了,副食品店里已经没有什么卖的了。只要是吃的,别管是什么,都消耗空了。
她搓了搓脸,干冷的风刮在脸上比刀锋还锋利。
天才过午,路上的人都少了起来。
进农场大门的时候,听见边上有个低低的声音喊:“大嫂!”
她愣了一下,转过身去,角落里靠着个女人,蓬乱的头发,打着补丁的大襟棉袄,还有一双小脚,起身的时候特别的艰难。
这是金镇的妹妹金淑。
金淑仰着头,“大嫂......活不下去了......”
桐桐看她:“你自己走来的?”
“嗯呢!”
“男人和孩子呢?你这小脚走这么远的路?”
“杨大锤带着保粮、存粮爬着火车去省城要饭去了......挨刀子的爷三个,把我给扔下了......大嫂,我没法子了.....”
“大队呢?大队不管?”
“给我送了二十斤碾碎的花生壳......嗳......我的大嫂呀,我咽不下去了!”
桐桐:“......”这话说的,现在不都是这么吃么?我们的配给还是玉米芯粉呢,你都咽不下,那咋弄?
第1413章 世俗烟火(82)二更
你要是真快饿死了,一口吃的都没有,那我看着不管,这叫没长人心。
可生产队作为集体,人家管了。给了你二十斤的,还是碾碎成粉末的花生壳,你嫌弃这个不好,咽不下去.....那还是不饿。
桐桐只说:“我们都是按照配给吃饭的,分的也是玉米芯粉......”
“我听说农场分红薯......”
“对!分了!但我有孙子呀!我也那么些孩子,还有孙辈,孩子们咋弄?大人都咽不下,孩子怎么咽下去?孩子的粮食配额少,不从大人的嘴里挤口粮,孩子不得挨饿吗?好粮食紧着孩子吃......哪还有多余的......”就是有多余的,凭啥养你!
桐桐说着就叹气,“你来的晚了,你大哥把红薯跟人家换成红薯粉,连夜的都给省城送去了。你算算,省城我有多少口子人。子女四个,加两个儿媳妇,这就是八口子!再加上两个孩子,这是十口人!
我爸还活着呢,这些年孩子们在省城上学,我弟我妹都没少照管。我都不敢说给弟弟妹妹送点,单就给我爸送了三斤红薯面。家里这边呢,小如那边两个孩子,金喜一个孩子,这又是三口。你家四口人你都熬不住,光是孩子就五个,你算算这账!哪还有多的?”
金淑:“......”
桐桐摸了几张毛票,然后递过去:“你搭车回吧!花生壳难下咽,玉米芯粉也难下咽,谁叫咱赶上这年月了呢?你忍忍。
要么,你回去问问老爷子。他干了一辈子粮站的活,这啥时候是丰年,啥时候是灾年,啥时候该囤积粮食,啥时候该出手粮食,他心里门清!你要是真的难熬,找回去,家里肯定啥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