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吃了三块了,她反应过来了,这点心就没坏。这样的天,点心咋能搁坏了。
这么想着,眼泪扑簌簌的往下落,却又吭哧一声笑了出来,然后过去把点心包好放在桌上。自己去洗碗碟,然后煮着,捞出来擦干净了,她才用碗把点心扣住:不怕老鼠 的。
她听着外面的脚步声,以为金福拿着点心去看公婆了,一会子就回来了,可其实并没有。金福拿着点心去了领导家,一边往领导家走,一边在心里思量着家里的事。
自家爸妈与人绝交,并不会跟人翻脸。这就说书上说的,君子绝交,不出恶言!就像是与祖父母,与二叔姑姑他们,没有剧烈的冲突。他们是怎么做的?从村上到公社,从 公社到县里。
距离拉开之后,对方就会消失在生活里和视野里。是好是歹,跟自家的关系就小多了。县里要建水库,是全县吃水的水源地,自来水公司和水利部门当然会参与其中。如果修建水库,选址之后,西山大队就有可能被移民。
而且,在好几个移民大队的选项中,这次西山大队出事了,还是宗族的原因,那么,考虑到这种情况,一定会选择拆散西山大队,把宗族全给拆了,东一家西一家,这个问 题自然就解决了。可移民的地方有很多,可能会分散在县里的各个公社里重新安排。金福选了个地方——河滩一公社。河滩一共三个公社,都是解放后移民过来的,各个省的都有,口音也 五花八门。那里是大河决口的泛滥区,报纸上说,要复兴这样的地方,要把这些地方改造成良田。所以,从土地少的地方移了一部分百姓过来。
那里的地是真宽,一个大队,人均土地面积在七八亩,而且,土地肥沃。有些适合建造牧场,有些适合农耕。
人不愿意离开故土,但并不意味着迁过去就是坏事。
金福想把人支远,但因着是牡丹的家人,他去找人,希望把老丈人那一户,分到一公社去。去了就给分小院一套,土坯房三间。只要勤快,这几个大队可以说是人均口粮 最多的几个大队。是去办事的,所以,金福回来的就很迟了。
牡丹一直坐在炕上编草盖子,金福一回来她急忙问:“今儿的事你告诉爸妈了?”“没有!”“那你……干啥去了?”金福坐在边上,跟牡丹好好说这里面的事:“……因为照顾移民,还会分一些移民口粮。遇到大灾,先救济移民!土地广,人口少…你后面这些弟弟妹妹也都大了,十 八、十六、十五……当个大人用了,挣下来的口粮,不至于活不下去。”就是远,离县城特别远,走一天都未必走得到。
牡丹只‘哦’了一声,就把点心推过去,”吃吧!”晚上都没吃饭。
金福拿了点心,看她:“离得近了,你爸还得闹!别人你挑拨他就闹,一闹就打你,我又不总在家……”牡丹给他倒水:“那你明儿再买一包点心,给爸妈送农场去。”说着,声音就小了,“我爸闹到家里的事,别叫咱爸咱妈知道……成么?”
成!
第1372章 世俗烟火(41)三更
屠宰场有桐桐的熟人, 要不是关系实在,牡丹咋可能进得去?
农场距离县城不远,四爷管后勤, 关于采购,这是要跟屠宰场协商沟通的。这么多人吃饭呢,这肉食哪怕半月一次, 该有的保障得有。
他一去,啥不知道呀?
但是金福没说,牡丹没回家说,四爷也只回来跟桐桐提了一句, 桐桐只当不知道。
金福送了点心来,啥也没说, 那四爷和桐桐也不问。
孩子成家,那人家就是两口子。不聋不瞎不做家翁, 不用问的那么清楚, 他们的事能处理就自己去处理, 好也罢歹也罢, 都是他们的事。真要是处理不了了,他们在后面 接着就是了。
儿子不提, 那就不提!这是咱的儿子,可也是人家的媳妇的男人。没有这个心态,啥都管,谁都不舒服。
不知道啥原因, 反正就是来了,拉着做好的小板凳, 拉了几麻袋的木屑给烧炕,再带了一包点心来……那买了就买了吧!
秋兔子肥了, 那就炖兔子。他在这边吃了晚饭,走的时候叫她给牡丹带一碗,这就成了。
没单独给兔子,谁赶上了谁吃,顺手给带。
下次金禄来也是这个待遇,也别说当公婆的偏心了谁。谁来的勤快,谁多吃一口;谁来的少,谁少吃一口。
怨不到公婆身上。
金福又看了看这屋子,”看着几天的天,怕是有雨。要是潮的话,就回我那边住。”地势这么高,下雨也没事,”去吧!别惦记。”“我爸那伤……下雨要是难受,您别瞒着,打发人叫我,咱去医院。”行!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