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就看见桐桐把苹果核吃的那叫一个干净,还舍不得扔了,用草皮包好,放到墙角:“想种?”“种到筐子里。”
四爷:“……”我给你找赖生苗子去得了,还自己从果核种?爱折腾就折腾吧。他转移了话题,“这还不是地窝子。”
是的!地窝子几乎全在地下,只有顶子是另外的,覆盖在上面就行,保暖性能要比这个好!但那得在干旱的地方,挖下去至少两米深不能见水气。这地方就不行了,到了一米二的位置,其实就有些潮了。
因此,这属于半地穴,一半的建筑都在地上。到了冬天,这地方的保暖性就不好。
一半这建筑吧,都是墙体越是厚越是能隔寒保暖,夏天太阳晒不透,也最是阴凉。
可这地方不是呀,上面一米五六都是木棍木板搭建起来的,最多糊了一层泥,跟搭建鸡窝的样子差不多,只能说不淋雨能避风,连盖猪圈都不如。
这玩意想御寒,想啥呀?
四爷:“…”并不能号召先盖房子,因內春耕不等人,今秋成立,明春就得在这土地上播种,今冬的改造任务繁重,这是想都别想的事。只能说,怎么把咱这房子改的扛冻一些。
不行的话,从哪里找些土坯。农村多是土坯房。土坯就是没烧制的土砖,干透的。又宽又厚,里面砌墙两层,这也就差不多了!房顶上盖厚些的草顶子,倒也行!
毕竟,闹不好得在这环境里住一年。
前一天还在想这件事,结果第二天金福就带着金顺和金利,连同金贵来了,更有叶贵阳,叶进宝,连同一个村上的刘家李家人,一人一辆架子车,又是柴又是干土坯的,都给拉来了。
四爷忙着招呼,金福才说跟桐桐说,昨儿碰见叶贵阳带着叶进宝来县城准备来上班的穿戴,听说之后,今儿就来了,还这么多人。
桐桐:“…”明白!各自都是为了孩子的前程的,懂这个意思了。
本就是有渊源,扯不开的人情关系。推上来的这三个孩子跟金福金禄关系还不错,那就帮着照看照看,别叫孩子走了折子就行。
人多好办事呀,真就是朝上砌墙砌起来了,连顶子上的大梁都换了,换成小腿粗细的木料了,虽然都是曲里拐弯的,不算是好料子,但确实扛压了,上面顶着厚些,这玩意能扛得起来。
忙忙活活三天的时间,才算是把这小窝给拾掇出来了。
缓坡下去,木板门,里面订着草席子,下面用橡胶封着,不钻风。
里面高度这次大,得有三米二。
外间有一铺炕,不大,睡四五个人是能挤下的。另一边就是炉灶。
里间就是一铺小炕,下面摆放着架子,柜子之类的都在架子上放着。
窗户留的特别小,主要是怕人钻进来。从里面看,窗户特别高,几乎到房檐下了。可站在外面,外墙也才一米多,窗户可不就很低嘛。
干脆就留成了一尺见方的小孔,多留了几个。里面有个活动的木板格挡,能锁死。要通风了打开,不想通风就扣住,既挡风,又能遮挡视线。
晚上躺在刚烘干的炕上,闻着泥土特有的味道,还怪惬意的。
临睡前,桐桐还在咕哝:“回头哪天休息,咱去割些干芦苇。”
“嗯?”
“我想编些芦苇席,土墙太脏了,把席子订在墙上…四爷:“..”他把桐桐的头挪到他的肩窝里,这日子也过的兴致勃勃的。
是的!诗情画意和柴米油盐并不矛盾。
早起做早饭,刚要把一根木柴塞到灶膛里,可一看…⋯这玩意的造型不错,又可塑性!她喊四爷看:“我想要个挂衣服的架子!”这玩意自带挂衣服的挂钩,上面的枝丫断点一个挨着一个。
四爷接过来靠到墙角:“晚上回来给你做。”
带来的萝卜切成细丝凉拌,白菜炖了豆干,吃饼子喝粥,这就是今儿的饭。
今儿当地招的人就来报名了,桐桐得正式上班了。
两人把窗户扣死,把门都上锁了。人杂难免手杂,还是小心着点。
四爷还是得继续出门,这两天专门派人拉水,水塔今儿也得开工建了,得尽快的把水引过来。
桐桐到的时候,帐篷都已经敞开了。老朱带着两个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见桐桐来了就招手:“你来做审核。”审核就是看看,人跟报上来的对不对的上。虽然一般都不会出错,但还是仔细些。
桐桐应承着,就说老朱,“得有个临时的制度,哪些错犯了,就一定会被开除,提前得告知一声。”对!人杂,参差不齐。并不一定推荐来的就都是好的。
老朱就说:“军地合办,那就是办军事化管理!”这有什么好说的!部队今儿也驻扎进来,扎营地在另一头,所以,一体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