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理解。
沈惜没说买, 润叶也不恼, 把布放好:“您要是不喜欢, 就再看看, 看上颜色了, 我给您拿样布, 你摸摸质地。”
柜台前只有三个人, 另外两个年岁都不对, 这个就该是林桐的二儿媳吧。
她啥也没买就出来了, 等到人家下班了, 她才去找另外一个售货员,问起了润叶。
这人就说:“那可是个厉害的性子, 不让人, 不吃亏。好吃好穿……不过谁叫人家命好呢? 嫁了个好人家, 她婆婆就是那个林桐……润叶跟我们炫耀她婆婆疼她, 她的内衣都是她婆婆给她买的。挣了点稿费, 全都给她和她嫂子买了这些女人的小衣裳了。
两口子拌嘴,当婆婆的从来只骂儿子, 不说儿媳妇! 催着儿子干活,不许把家务都放在媳妇身上。身上要是不舒坦, 饭不做衣服不洗, 说是婆婆交代过了, 不许沾冷水! 要叫男人多体贴些。你说说人家这是啥命?”
那么尖酸的媳妇子,婆婆还当宝呢?!
沈惜就笑了, 同事之间有竞争, 心里不服气, 难免言语不善。但工作人家做的不差,比动辄拉个脸不耐烦的销售员好多了。就算是性子上有些欠缺, 可也正说明做婆婆的是宽和的。
第二天又去屠宰场, 跟着人家的领导拍到了牡丹在工作车间的样子。这个领着沈惜的是场里的妇女主任, 就说:“这个牡丹, 就是踏实, 肯干, 不计较! 但就是一样, 不积极进取。识字班也不好好去!
为这个的, 她婆婆私下找过我, 希望我多要求一些。牡丹想趁着晚上多给家里纳鞋底, 说她婆婆一个人要管五个人穿鞋, 忙不过来!
她婆婆说希望把她晚上的时间占满, 该识字识字, 该学算术就学算术, 等将来生了孩子了, 就更没时间了。
说实话, 这样的婆婆少。这是怕牡丹跟不上金福的脚步, 那金福可是个能文能武的……”
第1365章 世俗烟火 (34)
沈惜不仅要了解正面的,也想见见林桐的公婆以及跟她牵绊了那么长时间的婆家亲属。
但这次, 她不露身份。有张腊梅帮着安排, 跟着大队上的妇女干部,去金家做工作。金家也不知道她是谁, 只以为又是派下来的女干部。
一脚迈进来,她就感觉到了一股子死气,死气沉沉的。
刚下了雨, 地里不能进人。好些妇女在场院, 聚在一块又是缝补又是纳鞋底,不到学龄的孩子到处乱跑,打的闹的, 叽叽喳喳。男人们去河沟里,或是摸鱼, 或是摸黄鳝泥鳅,虽说看着穷哈哈的, 但精气神不错。
“咱们大队适龄了女娃娃都入学了, 小意这一考上, 可都看得见好处了。”
沈惜就想起那个打扮的跟洋娃娃一样的姑娘, 父母慈爱开明,兄嫂疼爱, 在这个孩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跟大部分女孩子不一样的气质来自于自小被疼爱。
金家砖瓦房,一路走来,农村除了地主家,很少见到这么好的房舍。
院子里,男主人叼着旱烟靠在摇椅上摇着,一个穿着大襟袄,绑腿小脚的老太太端了水过来,放在边上的小几上。
老太太的偏襟袄上塞着个大手帕子, 看见来客人了, 许是因为都是女人的缘故, 男主人只扫了一眼, 就把视线挪开了。没起身待客, 没打招呼,视若无睹。
这老太太脸色不好,对着大队的妇女干部:“桩子家的, 你能辖制你男人你婆婆, 那是你的能耐, 那是你家得事, 你说了算。但你管我家的事干啥, 谁请你管了? ”
“大娘, 话不是这样说的! 新社会的, 人人平等。该孝顺孝顺, 但动辄打骂, 这就是不对的。”
“我打骂的是我的儿孙,管你啥事? 平等啥? 我看在家里, 谁敢跟我平起平坐。还有没有老少了?”王翠枝把人往出撵, “你爱去谁家就去谁家, 我家这日子知道该咋过, 外人谁也管不着。”
都是本大队的人, 这个妇女主任叫秋红, 家里的男人叫桩子, 解放以后就是积极分子, 王翠枝是顶顶瞧不上这种‘不守妇道’的女人的。
秋红站在院子里不走, “大娘, 新社会了, 人人得干活, 人人都有一双手……你家金花, 也得干活的! ”
“纺线织布, 谁不干活了?”
“大娘, 你去外面看看, 看看布铺里面的布! 去县城, 看看纺织厂, 看看人家那机器一天能织多少布。将来这大厂子到处都是, 啥样的布没有? 金花还小, 能去学堂念书, 能去扫盲班认认字, 见识见识外面的世道。你一不叫念书, 二不叫放脚, 你这是想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