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歇了三次, 才算是到了。
金花问说:“咱不去我舅家吗? ”我舅家不在这边。
“不去! ”
那去哪?
“找你大伯娘去。”
啊?
“这事不许告诉你奶! ”
“哦! ”
大伯娘变的她都快认不出来了, 这会子正站在边上跟一个大娘掰扯:“……你这鸡蛋是鸡抱窝没孵出来的鸡蛋, 我咋收? 咱得讲诚信嘛! 拿回去吧, 咱这收来的鸡蛋是要往城里面运的, 天一热, 鸡蛋本身就容易坏, 你再拿这种鸡蛋来, 咋弄呀?”
“我这是能吃的! ”
“家里的孩子要爱吃毛蛋, 你就叫吃! 咱不收这个。”
还有拿家里的熏的野兔子来, 乌漆嘛黑的, 说是放了四五年了, 没舍得吃,来卖钱的。
好生的热闹。
金花就看见大伯娘站在人群里, 大声说话, 笑意盈盈的。她看起来比村里才娶进门的新媳妇都好看。
罗宝琴:“……”她听村里的婆娘们说了, 说每次来都找自家这妯哩, 货都是在后面收的。还总去她屋里坐坐, 从不马虎大队上的人。
她就带着姑娘绕到后面, 问人家金寿家是哪一家?
人家给说了, 她就带着姑娘继续朝后头去。远远的就看见金寿在门口坐着看书, 金喜在看报, 金意穿着一种奇怪的衣裳, 蹲在地上甩木棍子写字。
金意的衣裳是最时兴的, 是劳动布做的背带裤, 只有大城市的姑娘才这么穿。
白衬衫配背带裤, 把马尾扎高, 再把头发编成辫子, 用红丝带绑上,别提多好看了。整个公社都没有这么穿的, 但是桐桐给小意做了这么一身。
劳动布是金福和牡丹送回来的新工服, 两人挤出来了一身衣裳, 专门送回来了。她哥嫂给的, 给了就穿嘛。
拆了改一改, 不仅能改出一条裤子来, 还能搭一个小外套和小马甲来, 秋里能穿。
小意是老小, 又是女孩子, 谁跟她争这些个?
润叶给捎带了一把子各种绸缎布条, 都是布店裁下来的边子, 她自己是不敢用的, 有些是库存的老货, 那个颜色也就小女娃能用。
她就叫捎带回来了。
于是, 小意的白衬衫上就有了鲜艳颜色的点缀, 打扮的跟个洋娃娃。不干活的时候就叫这么穿着吧。
正练字呢, 一扭头看见二婶跟堂姐。
小意站起来:“要卖啥? 收货的在前面。”她看人不躲不闪, 仰着头,眼神清亮清亮的。
金花躲在母亲的身后, 偷眼朝这边看, 然后底下了头: 以前奶奶和妈总说, 自己比小意长的可人意的多! 不叫自己跟小意这个野丫头玩。可小意就站在那里, 她就觉得伸手都够不到。
金寿和金喜听见妹妹说话了, 这才抬手, “哟! 二婶。”两人起身, 金寿过去接了篮子, “我带你找人去。”
罗宝琴这才尴尬的笑了笑, “我是找你妈的。”
找我妈?
“我妈上班着呢! ”
“我等! 我等一等。”
金喜就把小板凳让出来, “那坐吧! ”
娘俩这才坐下了, 这三个孩子又各忙各的了。
正坐着呢, 外面有人喊:“金寿, 家里的包裹单。”
金意一下子蹦起来了:“是不是二姨和舅妈给寄的书到了。”
“应该是的! ”金寿说她:“你呆着, 我给你取去。”自家妈向来不求娘家人的, 但是二姨在医院工作, 小意又是去上卫校, 妈就给二姨写了一封信,问能不能找到医学类的相关书籍。
舅妈在图书馆工作, 接触的书目类别多, 应该也有自己和小喜用的书。
那边喊说:“包裹大, 一个人不行。”
金喜就起身了:“我也去。”然后看小意, “你留在家里吧。”
这弟兄俩走了, 小意跟二婶和堂姐面面相觑, 都有些尴尬。她只能假装很忙, 进进出出的, 不是收拾这个, 就是归置那个。
门帘不时的被掀起来, 罗宝琴看见了里面。锅灶干干净净的, 样样东西都摆在齐整。炕上铺着席子, 放着炕桌, 桌上也都是书。再里面就看不见了。
只是门一开一合之间,屋子里一股子青草的香味不时的传到来。看得出来, 这一家子的日子过的是真的很好。
桐桐回来的时候就看见这娘俩坐在外面, 她皱眉走了过去:“要卖啥,去前面, 再迟就关门了。”
“大嫂……”罗宝琴忙起身, “我来找你。”
桐桐拉了个板凳坐下来, “有事?”
“就……花儿是个乖孩子, 好孩子, 你能不能留意帮花儿看看, 相看个好人家。”
“才十四岁, 相看什么人家?”桐桐就说, “我十四岁嫁到金家, 那是啥年月? 三十年代那时候, 省城里今儿一个大帅, 明儿一个大帅, 枪子乱飞,不定把谁抓去就枪毙了。那时候乡下的日子比城里安生! 只要乡下还能活,在城里才是朝不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