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桐:“……”你可真会说话!谁家药铺这么跟人说话的?咒人嘛这不是。
中药是真不贵,三副药花了三百块钱。这三百听起来是很多,但现在最大面额的钱币是五万。这么一比对,这三百块钱就真不算多了?
也就是说,现在用的是第一版人民币,面值有多种,大面值的有一千、五千、一万、五万的。后来因为数额大,使用不方便,这才换了。但现在就是这样的。
给四爷买了药,桐桐又单要了两样药,这是她自己用的,又花了两百,这就算是把事给办了。
再要买啥?暂时就算了,先这么着吧。
母子俩到家得时候,家里晾着那么些衣服,菜园子深翻了一遍,金如两口子已经回去了。
牡丹在大厨房做饭,两个儿子在摞柴火,小女儿又在给堂屋这边烧炕了。
桐桐不叫其他人碰,“你们熬药不如我。”
常年吃中药的人,非要这么说,那也没人跟她抢。熬了药,四爷喝了,不得桐桐给自己把药熬好,四爷就睡着了,睡的特别的安稳。
桐桐喝了药,就上炕去睡了,睡眠才是最好的药引子。
父母都睡下了,金福打发弟弟妹妹:“睡去吧!我守着。你们明儿还要上学呢。”
“我守前半夜,你守后半夜。”金寿不走,坐在炕的另一边。
两人都不走,就在边上守着。
这边的灯亮着,牡丹拿着针线活过来了,坐在边上的凳子上,借着那么一点点的灯光,纳鞋底。
金寿说:“我本来还想着今天冬天征兵的时候我当兵去……”
嗯!想去就去,家里不用你操心,只要人家能选上。
金寿摇头:“选不上!我的视力好像不成,不达标。去年我们班就有一个,跟我的情况差不多,体检没过。”
“那就先毕业,等毕业了再看。”
“要是能考上中专,国家给补贴,不用家里养。”金寿说,“爸想叫我去公社当办事员,我想试着考中专看看!大学不敢想,肯定考不上,我考个中专不知道行不行。”
“考!想考就考。试一下嘛,考不上就考不上。爸大概是觉得太难考了。”
金寿摇头:“看吧!要是爸能好,我好去试试!爸要是……得养,我就不去考了,回去就去当办事员去,离家近,能照看家里。”
“不管咋样,你想考就去考,家里有我呢。”
这些话桐桐和四爷是不知道的,桐桐一觉起来,浑身都轻了。四爷靠起来能吃一碗饭了!显见是好了,叫三个小的该上学上学。现在是农闲的时节,好些人还在修渠,对金福来说,他是不用出工了。
两口子早出晚归,一车一车的给家里拉柴火。
四爷能坐起来了,也没闲着。桐桐把柴火里的荆条抽出来,削皮给四爷放到手边,这就编成筐子了。
桐桐呢,得空了弄些麦秆,用些玉米皮,用这个给做些厨房用具。像是篦子,像是放东西的盘子,甚至于锅盖之类的都能用这些个东西做。
没钱,这会子身体又不好,那就按照没钱没力的法子过日子呗。
按照小锅的大小,给做了篦子、笼屉、馍盘,锅盖,牡丹干出力的活可以,干这种灵巧的活儿手就没那么巧了。
她是放下笤帚抓簸箕,得一点点空就在纳鞋底,一大家子的鞋底她都纳。小意的鞋最好做,一是小,二是小女孩鞋底薄一点也没啥。她给小意先做了一双棉鞋,三天抽空给小意做了一双,“坐到学堂里脚不冻。”
小意试穿,翘着脚:“我过年穿。”
“过年另外给你做,再不穿就小了。可着你的脚做的,穿吧。”
桐桐看的叹气,再等等,容我身子好了,好出去想办法去。
三天的时间,四爷能下炕了。
下炕了,在屋子里溜达溜达,甚至于扶着他,他自己上厕所问题都不大。
从后院回来,有人从门口过,看见四爷能动了,就问说:“这好多了。”
是啊!好多了。
好多了,然后金大财和王翠枝这老两口上门了。
小意背着书包急匆匆的跑回来,准备去河滩里捞鱼去的,结果碰见爷爷奶奶了。她脸一拉,嘴一撅,低声问候了一句,就先跑进去放了书包,然后去拿水桶:“大嫂,河滩里捞小鱼了……”
牡丹换了一双草鞋,拎了个筐子:“摸些泥鳅去,泥鳅养人。”
然后喊金福:“下游放水了,能摸鱼了……快些!”
金福撂下手里的活就走:“走走走!”说着喊小意,“你别去了,在家呆着,水凉,不许你去。”
小意急的跺脚,低声跟大嫂说:“爷奶来家了,我不爱在家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