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2564)

作者:林木儿 阅读记录

人家这孩子像骗子嘛?就差没把他老子很有来历长在那一张脸上了。

电话打出去好几个,都是找以前的老车间主任,老队长,他们熟悉工人。结果还真给打听到两个独眼的。

一个是六十多了,年龄对不上。

一个年岁对上了,人却死了。

你看这个事闹的!

老主任出去把情况一说,四爷马上起身:“那这样,您给我个联络人的电话,谁熟悉这位老人,您把联系方式给我,我亲自上门去。或是老档案室还有没有相关的资料和照片,翻拍回去好交差。哪怕是人不在,总得给人个交代。”

这话很有道理!老主任把一个老队长的电话给了四爷:“他就在矿上住,还看着矿上的老资产,你去矿场办公室找,一准就在。”

“好的!谢谢!回头给您电话,去了市里,我安排。”

好的!好的!

四爷顺利的从里面出来了,拦了车直奔矿上。

下了车,桐桐的电话来,抽空问进展怎么养,主要是那一家子一听就比较难缠。

四爷简单的说了几句,把桐桐听的一愣一愣的:这坑蒙拐骗的,你用的也很溜呀。

“纠缠不清的人懒的去纠缠。”绕开了更好办事!他再难缠,可事不落定,我都不可能叫他知道,察觉出来的可能性都不大。

所以,“放心吧!我办事都是找’体面‘的人办事的,我们讲文明,不动手。”

桐桐:“……”这是说谁不文明呢?行吧!那……祝你好运。

四爷很好运,去的时候不仅这个老队长在,这个人给老主任办事很尽心,把矿上认识这老头的人都给叫来了。

这些人看起来都七十岁往上,早退休了。现在退休金也发不够,病了也没人给报销,整天反应问题。今天被叫来,还以为解决他们的问题呢,来的可利索了,谁知道是打听独眼的事。

四爷给一一散烟,坐下跟这些人聊。

“独眼是临时工,人老实,有些不够数。一辈子打光棍……”

这一点对上了,四爷就说:“听说他有个干儿子,他那干孙子在京城读大学,我们也是从他干孙子那里得的信儿,才来问问的。”

“对!有个干儿子,可把独眼坑惨了。给粮食,给粮票,成年了,给盖房子,给娶媳妇,到最后了,啥也没落下。还有脸给孩子说这边有干爹呢?他那儿子都是在咱矿上给弄去了……”

“哎呀!你咋啥都说呢?”

“这有啥不能说的?老秦婆子都被逮进去了,就是咱不说,人家查不出来?”这老头说着,就指着外面,“刚破了案子没多久,你看报纸看新闻就知道了。

那老秦婆子是四十岁上下到咱矿上的,说是寡妇,找个矿上的男人就嫁了。咱也不知道人家那孩子是哪里来的,只说要她老家苦寒,就靠生了再卖,一家子好过日子的。

好些没孩子,没儿子的都来。花点钱买回去,人家养着跟亲的有啥不一样。谁知道这么些年了,案子破了咱才知道,孩子是偷来的,拐来的,这不是造孽呢嘛!”

四爷点头,做戏做全套,问说:“谁家有照片,不是单人的也行,合照里有都算。”

可一个临时工,哪里能翻腾到?

四爷就给这老队长留话,“那你慢慢找着,找好了送去老主任家。回头老主任知道怎么给我。”

好的!这事我一定好好办。

四爷要走了,又问了一句那个说话的老头:“那您老人家知道他那干儿子家在哪吗?咱别说到两岔里去。”

老头儿说,“知道!当年没有市,没有县,都得去三四十里路,去北边的县城。如今不属于一地管了……我记得当年常路过,那地方叫个……叫个……”

“石云镇!”边上有人也知道,就补充了一句。

“对!石云镇。”老头儿想起来了,“他干儿子家在镇东头住,长得嘛,丑!身量不高,缩着头,鞋拔子脸……一气生了五个闺女,后来听说是抱走一个两三岁的男娃娃,又把两个亲闺女送人了……”

四爷:“……”条条都对上了。

他常舒了一口气,告辞出来,马不停蹄就往省城赶。这要是破了案,这就是大案要案,案子在省厅挂着呢。先去省城,去省厅打听打听。

这种案子其实很难审问的,只怕这个老秦婆子都未必能记全,她到底是卖了多少个孩子。

但相关案子会合并,丢失孩子的父母应该也会陆续的知道消息。

只要父母还在找,那这次就一定能找到。

晚上给桐桐一说,桐桐都惊讶了:“这么顺利?”

四爷:“……”那你说呢!我办事,什么时候不利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