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的心结结实实落下了,心里念了一千一万遍阿弥陀佛,“自是准的!只管来接便了。”
人走了,黛玉靠在茶房的门上,那一丝悲凉被冲散了。
她写信给公主,问要去哪里,去多久,准备礼物也要用心,顺便又写了近日之感,言辞间带着些无错。
桐桐笑着给回信,送什么都好,别的不便多说。只是,多愁善感大可不必,而今该想的是,那日随六王出门,当穿什么衣裳,熏什么样的熏香,眉形是否还要修一修,妆容是否容易脱……
至于其他的,想它作甚?
小儿女之事虽繁琐,但总也有几分意趣。他们为这个烦恼,却不知这背后一桩桩一件件藏着的都是大事。
皇帝给了旧勋贵足够的恩典,瞧:以贾家为例,有孙女做了郡王妃,有外孙女做了王妃;以薛家为例,他们想送闺女来宫里服侍,宫里准了。
这都是恩典,证明朝廷是优待你们的。
而后,金镇为巡边御史,先去北境。而公主随行,替太后、皇后慰边境将士。
旨意下达,择日启程。
北静王面色凝重,在书房里写着密信。提醒二叔和二弟小心一些,这番贾家闯下这般大祸,案子没有审结,宫里又给了这般多的优容,此乃是十分危险的信号。
金镇此次去北境,必有目的,当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小心此人坏事。
至于公主,他未曾多留意。不过是公主出行,随行护卫极多,说是慰军,其实是为了派人保护金镇,能叫他顺利到达北境的。
信写好之后,叫人悄悄的送出城,辗转数次之后,才有信鸽放飞出去,一路朝北飞去。
而桐桐也装备好行装,打算跟着四爷,再次朝北行。
她将金甲递过去:“给!穿着吧。”他自己本身就菜,还偏爱玩惊险的!
第1170章 红宇琼楼(112)一更
要走了,得去宫里辞行。
此行随行护送公主的骑兵便有一千,另有步兵三千,又有亲卫五百。再加上车夫、马夫、运慰军赏赐的壮男五百。
这般阵仗,便是宫中女眷再不懂朝政,也隐隐察觉到了不对。
太后请了道录司的道士问吉凶,道士一再说:“娘娘勿忧,公主福泽深厚,此一行有惊无险,光耀乾坤,乃是大吉大利之兆。”
皇后在边上宽心:“母后放心便是,既然老仙长这般说,那必有天佑。”
元春站在皇后身侧,低着头静静的听着。
桐桐和四爷进宫,先往太后这边来。
宝钗跟着管事嬷嬷急忙退到一边候着,只敢用余光去看。就见郡主跟驸马并肩而来,缓步慢行。公主轻声漫语的不知道说了什么,驸马欣然一笑。
她在犹豫,新人学三个月规矩,规矩学完该去何处服侍?
太后自是最尊贵的女人,可太后年事已高。若是伺候太后的时日久些,将来太后薨逝,想来必有安置。若是伺候的时日短,为旧主守陵就得三年。这一守陵,能否再回宫廷可就未必了。
因而,太后身边……之于自己而言,绝非一个好去处。
皇后呢?皇后身边已有贾元春,她又岂肯容自己?自己进了宫,母亲和哥哥万万不会再拿银钱给贾家,给姨妈用了。
这宫里,无钱寸步难行。
她怕时日久了,自己后来者居上,必给自己使绊子的。
因而,三王府、四王府……都是不错的去处!至于六王府……贾府之人常说,自己与林姑娘乃是一时俞亮。有有人奉承说,林姑娘小性儿,不如宝姑娘和顺。
林姑娘的家世,自可小性儿。便是小性儿,皇家亦聘为王妃。
自己和顺,那是不得不和顺。便是和顺,想来宫里,亦是哥哥花了许多银钱打通了关节,这才进来的。
母亲总说为妾并非不好,可谁骂环哥儿不是骂小妇养的。
这宫里哪里是想如何便如何的?上到太后、皇后,下到王妃、公主,哪个是没主意偏听奴才的不成?
她随着管教嬷嬷目送公主与驸马离开,转过弯来,便是御花园。今儿需得在园子中站满三个时辰,不摇不摆。
站好不多久,便看见管事嬷嬷跟一女官说话,而后默默便招手,叫自己过去。
这该便是元春了。
其实,两人不甚见过。早年,一个在金陵,一个在京城;后来,自己来了京城,元春进了宫。
见了礼,元春便拉住宝钗的手:“好好的姑娘,来这见不得人的地方作甚?”
宝钗面露苦笑:“家中营生……难为继。兄长不得法,故而……”
这样呀!
元春叹了一声:“这般如何?等三个月之后,我疏通关系,将你送至端贵人身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