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有嫁妆的,史侯府想让老姑奶奶将嫁妆匀出来一些,像是压在库里,白白放坏了的,能救急即可。
可贾母哪有那么许多?儿孙这么多,带出来了,怎么可能给侄儿?自然是推脱的。
史侯府没法子,只能从族人手里借,再谋划着把族里的产业卖了凑钱。还有姻亲故旧里那些日子尚可的,都在被借的名单上。
从薛家借,薛蟠给了两万两,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史侯夫人便上金家,老太太没出门,但是避这些人着呢。对外只说,去公主府了,并不在家。而金家二房也不在京城,进山去了。
张氏和刘氏接待了,但是两个年轻的媳妇子,并不管家事。
史侯夫人到底是去找了史氏,可通报之后,无人禀报史氏,只说病了,不便见客。史侯夫人是真生气了,不免找了史县尉夫人,好一顿排揎。
作为嫂子,县尉夫人领了差事,过来看望史氏。
娘家亲嫂子,这要是不叫见,难免叫嚷起来,那就进去见一见吧。
“我也不想来,可……侯府好,史家才都有荫蔽。如今遇到难处了,妹妹好歹帮一帮!金家现拿一二十万两银子,还是能的。你哥哥这边倒是欠的少,也不过是欠了户部三万两,而今有三万五千两,这债就还了。侯府那边,也莫要说十万两,拿五万两,也好过去交差。”
史氏都听的愣住了:“你们拿不出三万两,我知道!为何堂堂侯府,连五万两也拿不出来?”
“这话说的?家大业大,花销大,金山银山也把内里掏空了,就剩下个皮子好看而已。那府里……”县尉夫人低声道:“那府里……姑娘们都开始做针线了……自己做自己穿……”
史氏忙问:“那薛家何等豪富?”
“给了两万两!”
“那贾家两府,没有银子?”
“欠朝廷的也多呀!老诰命也只哭穷,说是没生个有能为的儿孙……帮衬不了。”县尉夫人说着,就叹气,“倒是王家……王大人在任上,可也不能不换钱。怕是也腾不出手来……”
史氏:“………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反倒是金家,家底殷实,又有勋贵高官庇护?
这当真是倒翻天罡,世事颠倒!
县尉夫人只问:“你看……三万两是现银?还是银票?”
“现银吧。”贾敏叹了一声,“谁家留那票子做什么?方便带便是了,银子存着才踏实。”少不了还得开银库:“都用金子吧!两万两金子……也能先拿这么些了。”
正说着呢,林如海回来了,“什么两万金子?”
贾敏忙站起来:“……老爷!”她有些局促:“……母亲着人带话,想拆解二十万两白银!”
第1157章 红宇琼楼(99)三更
二十万两白银?
林如海没言语,进屋落座了。
贾敏见林如海的面色不好,忙道:“请姑娘和哥儿来。”
两孩子都进学了,黛玉在家念书,请的是致仕的翰林院老儒。虽是老儒生,然则并不刻板。他四十五岁才中举,在四十五岁之前,游历大江大川,整整二十年。
黛玉喜这位先生,林如海便将人留在府里,一则作为孩子的先生,二则作为幕僚在用。
哥儿则不同,今年已将哥儿送至旁人家附学去了。并非家里请不起名师,只因着人丁单薄,孩子自小能多一些可相交之人。
天气好,送去半日。天色若不好,便留在家中,随家中的先生上学。
孩子们过来,林如海脸上的不悦退去,问了两人今儿的课业。
贾敏忙笑道:“等着老爷回来用饭呢!这就叫人摆膳。”
林如海脸上的表情收了收,看贾敏:“夫人坐,说几句话。”
贾敏:“……”她看向身边的嬷嬷,“带姑娘和哥儿下去。”
黛玉看看父母,起身打算出去,却听父亲说:“坐吧!家事而已,有甚要避讳的。”
贾敏便不好叫孩子离开,只得坐在下首,等着丈夫说话。
林如海也未叫下人退下,直言道:“今儿我去了公主府,在驸马的书房里看到一对珊瑚。那珊瑚上打着咱们的徽号……我记得那一对珊瑚是开国之时,宫里所赐,你何时赠予公主了?”
贾敏想了又想:“库里放着十多对珊瑚,我一时想不起是哪一对?”
“品相最好的一对。”
贾敏:“……”她揪了揪手里的帕子:“……该是母亲五十整寿时,做寿礼送出去了吧。”
黛玉看了母亲一眼,宫中所赐,虽可相赠,但谁家又真的舍得赠出去呢?那是家族的根基。价值倒是在其次!
林如海未看对方:“可而今此物在公主府!你可知……公主若是一个不甚,将其转增宫中。宫中必有记载,若是为宫中知道,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