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2355)

作者:林木儿 阅读记录

可一等二等三等,始终等不到。

选了一日,换一身短葛,拎了镰刀,背个箩筐,亲自去看看稻谷收割了没有。结果他就看到了,两边并没有闹出来。

同知府该征调还征调,壮劳力都去修筑河坝去了。

而其他人的收获速度并没有慢下来。

割稻的工具奇形怪状,但确乃利器。用此等工具割稻,能省一半力气一半人力。脱稻壳的工具也是他从未曾见过的,脚踩着,稻谷就流了出来,剩下秸秆。

莫说壮劳力了,便是七八岁的孩童都能操作。

四爷的模式是,招募铁匠木匠,这些人没工钱,但只要手艺过关,可以抵扣家里的赋税。这些人来做农具,做好的农具就属于官府所有。

使用费用和所缴纳的赋税相互抵消。

你家十亩田,收获两千斤稻谷,用衙门的农具快速的收获了,那请把你家的一百八十斤的赋税交上来。

有没有这个农具,你都不得交税吗?现在省时省力了,脱籽干净损耗少。腾出来的时间,还能去做工。

一府三县,尽皆推广开了。

这个办法只能用这一年,但农具的改革,省了人力,这就意味着来年可以开荒,可以耕种出更多的田地。

贾雨村蹲在地头,一样一样的看了之后,心说:这不是升官不升官的问题,只凭着这个,是可以赏赐爵位的。

此人上升之势不可阻挡,拦此人实属螳臂当车。

但留此人为下属,实是难以驾驭。

若是一普通官员,有此才干,自己作为上司得好好用他。这治理的好了,自己能分一份功劳!便是举荐他,那也是为朝廷简拔良才,也是功劳!若是往吏部调动,这个履历对自己而言,就特别重要。

但是,此人不是一个普通的官员。他有密折上奏之权,是他的功劳就是他的功劳,谁想分一杯羹都不成!皇上、太子都知道此人之能,谈不上自己选才。

这就导致了,姑苏治理的再好,竟是与自己这个知府毫无干系!

若不能有好处,留此人便是弊大于利的!

只一瞬间,他就决定了,一定要上折子大赞此人,将其送到高处,远离姑苏。如此,不仅不得罪人,还能落一人情。

于是,四爷忙着钱谷入库,那边贾雨村的折子一级一级往上送,送到了御前。

皇上知此事,之前上密折曾提过,想在姑苏先试试,若是可行,此便可推广。而今看来,成效不错。

省力,人均可耕种面积变大,便是将赋税下调,但整体赋税是增加了。百姓收的多了,这于人口繁衍是有极大好处的。

折子他看了,又将密折拿出来比对了比对。

这个金镇什么都好,密折是用来奏紧要的事的,比如谁要造反呀?谁背着您又干了什么了?诸如此类的。

但是这个金镇不是,他很啰嗦,将密折当私密信件在投递。

在密折上,他说,他父亲在山里种植药材,收药材也是个极其繁琐的活计,他就曾想过,若是能叫父亲省力些便好了。

皇上:“……”这是个极其孝顺的人。

他又说,中秀才以前,曾一度认为杂学才是有用的,读些四书五经甚迂。可后来渐渐懂了,先有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才能称之为人。为人后,需得办事,而杂学才能助人从高处落到实处,教人怎么去务实。

皇上:“……”这些东西实不必告知朕!天知道朕是怎么忍了这些碎碎念。还心想着,这是不会用密折,回头别搭理,他自己就悟了。

然而人家没有,人家几乎一旬一个密折,上一个密折还在念叨:实乃无奈之举!河防紧要,徭役抽调了壮年劳力,臣心急如焚。知府大人有令,需得尽心;同僚初任事,怎好拆台争执?

看到这里,皇上就觉得,这个知府是谁呀,这人很不好!这般安排看似合理,其实并非如此。此人不是在做事,他是在做官。

两个属下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有冲突,他站在高处看着,存的是什么心?

这个人能任地方,若是放在朝堂上,必乃党争急先锋。

还有这个同知,办事没有轻重缓急。粮食不抢收,必然有损耗,这是十成十可以肯定的事!但水患乃是概率问题。

为什么不能抽调小部分,先检修要紧河段呢?

这个金镇,还顾念同僚,不肯拆对方的台,殊不知这个同僚在拆他的台。

把密信放到边上,再看递上来的折子——贾雨村!

这就是那个很不好的知府呀?这折子再读,就觉得这个臣子心眼不好,夸奖里暗含的意思不就是要将这能吏踢走吗?

岂有此理!

皇上也写了一封信,觉得这个金镇需要手把手的教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