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1853)

作者:林木儿 阅读记录

野猪这都是杂食动物,啥都吃的。家养只给吃草,肯定不成。一般就是麸子,红薯之类的。但粮食涨成这个德行,直接在黑市卖粮食赚的比卖猪肉赚的多,那为啥要费这个工序呢?

养猪是如此,养其他的牲畜也是如此,于是,市面上很多东西便买不到了。像是各种肉类蛋类,别想了。

想吃个糕点,那可真是买不到。店家一天也买不到三五斤面粉,咋做糕点?做出来也没人买得起。

面馆八成都关门了,没啥可经营了。

四爷这口鸡胗也是咽的艰难,现在长安这物价,在全国来说,排在第二高。第一高的应该是太原,比沪市,比北平,比其他地方的大城市都高。

他就说:“省内没有轻工业基础,基本全靠陇海线运输。从津市运来,想想这个价钱。”大城市物价已经高的吃不消了,运来加上运费,到秦省这个物价再涨两三成。

桐桐啃着骨头:“全长安五十多万人口吧?”差不多!

早起,孩子上学,四爷上班。桐桐把儿子绑在前面,背着篓子,得去面粉供应站排队买粮食。是的!现在长安的粮食在一般的粮店里已经买不到了,统一的设置面粉供应站!东门里就设有一个,好家伙,乌泱泱的这么多人,桐桐感觉这会子三千人都不止了。

这个面粉不止是小麦面,还包括玉米面。

就算是有红薯吃,但不能一点主粮也没有吧。

桐桐挤在人群里,护着孩子,听着那边喊:“我要半斤面粉……半斤就行……”这玩意哪遭得住呀!

桐桐被挤的东倒西歪的,花费了四个小时,才到了跟前。眼前就轮到了,桐桐看见人家的价码牌又擦了重写:

面粉:两万五千元斤。苞谷面:一万二千元斤。

本来打算买半斤面粉的人,现在这个钱不够买一斤苞谷面的。

桐桐买了两斤面粉,她不缺粮食,但她得叫人知道她是缺粮的,跟大家的日子是一样的。

挤的狼狈不堪的出来,孩子也等的饿了。一出来,桐桐就掏了红薯干先给孩子啃着,这才一路跟街坊聊着。

别觉得这周围警察多,他们的日子就好过。并不,薪水现在都发的是法币,那个钱不要说温饱了,家里没饿死的就算是好了。

老人拄着拐在门口坐着呢:“比遭了年景还难!这是咋了嘛。”是啊!咋了嘛。

园子里今年大半都种的是红薯,种的算好的,能出几千斤,这玩意现在都瞧着馋人,有这个打底,一家子饿不着呀。

桐桐隔上好几天才去买一次粮,平时在家就是淘洗红薯,给红薯切片,晒干红薯片,然后用石磨给磨成红薯面。

城外的一些树好容易长出了皮,现在又重新的被人揭了树皮,榆树皮面黑市上已经有卖的了,人家不要法币,只要铜元。

花生壳、玉米芯这些也都开始磨成粉在售卖了,这玩意吃了拉不下,孩子蹲着疼的嗷嗷嗷的叫唤,家里的大人用钥匙,老式的铜片钥匙前面带个勾子,用那个勾子给孩子往出掏。

桐桐也感觉到了不方便,因为早在十年前,当局就进行货币改革,禁用黄金,白银全部国有,这在当时是为了防止白银外流的。当时就限期,所有银元得兑换成法币。

但是官僚资本下场,借着这个政策,搜刮白银三点七亿盎司,相当于十多万吨的白银。后来,这不是抗战嘛,整个系统乱套了,各种货币充斥着,很乱。

金条、银元、铜元,美金、英镑,这就成了硬通货。

而今呢,胜利了,当局还是老政策,禁用黄金,白银国有,通行法币。虽然大家都知道法币不保险,但普通百姓去人家设点的地方买面粉,不用法币,金银会被没收的。

硬通货只能在黑市流通,大家私下交易,用硬通货是不禁的。

这样的货币政策,必然导致所有拿国家薪水的人,拿到的工资都是法币。物价涨了,工资给你们涨。

可往往工资的涨幅跟不上物价的涨幅,市场这东西,下午和上午都不是一个价了,但工资是一月一发,这怎么匹配?

所以,吃财政饭的普通人,过的并不比谁更优越。都活不下去了,那怎么办呢?

收税的来了,低声说:“林先生,您拿两个银元,法币您给两万意思一下就行。”意思是,这个银元他们私下分,两万交上去糊弄上面的。

桐桐拿了两个银元,给了两万法币,对方的态度极好:“你放心,院子里只管种,只管养,没事的。”

这么一折腾,就叫而今运往秦北的物资严重不足。

棉花、棉布、纱布这些很要紧的,棉花是武器弹药制造的重要原材料,对棉花的质量要求极高。尤其是秦北现在并不能自己制造子弹,子弹极其精密,并不是那么容易制造的。而今他们采用的方法就是复装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