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1773)

作者:林木儿 阅读记录

张文沛就不多说了,那就这样吧。

送走了张文沛,桐桐就请托俞红:“俞大姐,要是明儿你没啥急事,就先过来,在这边你做你的活,我叫金秋和金桃请个假。她们看孩子,自己能做饭,你在家帮着照看一二。我明儿出门办点事。”

俞红诧异:“大刀会的事……你去办?”不是请你先生?据说这个金先生神通广大。

她还想着,如果林桐争取过来,她这个先生肯定也能争取。却没想到,这种事并不是金先生去办,而是林桐自己去。

她稍一犹豫就应承下来了,第二天早早的便起身,赶了过去。

去的时候,又没有见到那位金先生,据说是十分繁忙。

桐桐将家里的事交代了,墙角拴着一只奶羊。以前不买,毕竟割草怪麻烦的。但这一开春吧,草长起来了。城外逃难来的孩子,自己想办法挣一口吃的。

就这样,割草,挑着到各家门口。有些院子喂着鸡,这些孩子敲开门,就是说:“大娘,把喂鸡的鸡食给我,我割好的嫩草,给你喂鸡,行不行。”

孩子都不大,六七岁,七八岁的样子。有些就是大孩子牵着小孩子,破衣烂衫,光脚走路。一般人谁忍心就这么看着!

给鸡食,那不至于。就是这家一角馍馍,那家给半了窝窝头。

一看这个情况,四爷就觉得能养个鸡鸭,能养羊,院子大,放到下风口,鸡鸭放在笼子里就行。

于是,自家这边天天得买一车草。给钱其实没有给粮食划算,桐桐每次都是蒸些野菜窝窝,这东西野菜做的,但是因为野菜做的,她给的多也合情合理,多了孩子们能哄饱肚子呀。

一次给半篦子,十多个大窝窝,肯定是饿不着的。

野菜口感不好,自家院子里的白菜、菠菜有时候也都用上,放点盐,调料多些,也有个味道。隔三差五的,窝窝给少几个,拿铜子补齐,叫他们也能攒几个钱,谁还没点别的用处呢?

就是做生意嘛,以物易物而已。

有了羊,早起挤了羊奶,煮好留着给孩子喝,方便了很多。

甚至昨晚桐桐蒸了韭菜包子,就在锅里放着呢。走前锅里一把米,一锅水,熬些米汤,小火熬着,柴火烧完,米汤也都好了。今儿一天不用做饭都行,可着包子吃、米汤喝呗。

桐桐给俞红又交代了一遍,麻烦她一天,自己肯定赶在晚上前能回来。

俞红应承着,看着她出门。

火车站在北门外,说起来这一段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果非要走的话,应该在一个小时左右。

走一个小时就觉得还是算了吧,坐黄包车吧。

到火车站的时候时间还早!周围荒凉一片,城墙破败,城外到处都是难民。火车站是一出北门,走不了二里地就到了。

这个火车站而今算是大的,她停在车站门口四下里看,商贾络绎不绝。她跟着提货的商人往仓库的方向去。这些人在人群里很好分辨,几乎空手而来,最多提个包。穿的多是长袍,朴素,见人半躬着,点头哈腰。

这样的人总朝一个方向走,那就对了。

到了地方,果然看见那天见过的彪形大汉跟个铁打似得站在进出口,他打着哈欠,一手油条,一手接取货的单子,然后手一摆,放人进去。

桐桐到了跟前,对方愣了一下,上下打量。

今儿桐桐换了装扮,穿着旗袍,头发也不盘着了,看起来洋气了很多。

见对方一时没认出来,她就笑:“怎么?这就忘了?咱们见过呀,在张文沛家。账本是我看的!”说着还问了一句:“老账房先生怎么样了?”

这大汉朝后一仰,意味不明的’哈‘了一声,“哟!林先生呀。听闻您是茶行的账房?”

“此次正是为了茶行那批货,来见龙爷的。”

大汉朝后看:“金先生未来?”

“我是茶行账房,为何金先生要来?”桐桐看他:“怎么?龙爷不见?”

大美人一个,看着也赏心悦目,龙爷为何不见?这人嘴角一歪,带着几分邪气的一笑,然后拍了拍身边的瘦子,这家伙嘴里镶了金牙,一笑金牙就露出来了。

大汉说:“猴儿,你看着呢!”然后猥琐一笑:“哥带林先生去见龙爷。”

这被称为猴儿的人嘿嘿嘿的直乐:“哥,你去忙。”

桐桐跟着往里走,猴儿站在后面还上下的扫呢,桐桐隐隐听见这家伙说:“腰细腚大……带劲!”

桐桐回头看了这家伙一眼:嘴里那俩大金牙也怪带劲的!回头敲下来送给割草换粮的那几个孩子,够孩子们开销几个月了。

龙爷不住火车站,这里喧闹,休息不好。但平日里,在这里也有自己休息的地方,地方还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