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1767)

作者:林木儿 阅读记录

孙老先生就真诚的笑了:“那以后方便的时候,老夫一定登门感谢金先生。”

桐桐:“……”以为自己叫四爷去处理。她只能笑:“好的!”

前后就半个小时,送走了客人。

人走了,怀里的孩子也睡了。两个大的去上学了,那俩闺女在卧室里,桐桐进去的时候,这俩又在偷吃。

点心抓手里,一人一半,吃的腮帮子鼓鼓的。

见娘进来了,金枝还抿嘴笑:“娘,甜的。”

“甜的就吃吧!”没什么甜的不能多吃的话,她们也多吃不了。

将小的放炕上叫睡着,她这才去看那些礼物。

上好的点心、香烟、酒,以及茶叶。这就四样了。

另外有一个竹篮子,像是土特产一样的篮子,用荷叶封着,桐桐给打开,里面放的大麻花,而大麻花的中间是两根金条,两封银元。

一封银元是一百块,两封便是两百块。

桐桐将其取出来,另外藏了,麻花就这么放着,不禁着孩子们吃。

晚上的时候蔡凡民来了,拎了一兜子刚打出来的烧饼,一来就递给桐桐:“给几个孩子留着吃吧。在炉子上烤一烤,更好吃。”

桐桐接了:“下次来,再不准带吃的!”

“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蔡凡民进来就摸金叶的下巴,都孩子:“叫达达。”

“达达!”

“嗳!”

达达是极其亲密的关系才这么称呼!在方言里,单叫’达‘,有些是称呼父亲的。而叠字’达达‘,是叔叔的意思。

只有父亲的亲兄弟,孩子的亲叔父,才会被孩子叫’达达‘。

而普通的朋友之间,孩子们称呼父亲的朋友,都只叫’叔‘。

所以,蔡凡民总是让孩子们管他叫’达达‘,这就是至交,极其亲近的意思。

她也把烧饼分给孩子们:“吃吧!达达给买的。”

四爷从卧室里出来,就说蔡凡民:“你也早该成个家,有个娃了。”

“嗐!这世道,一个人挺好,无牵无挂。”

桐桐去厨房了,拌了白菜心,萝卜丝,又凉拌了粉皮,炸了花生米,端出去就又拿了酒。回头又给煮了两碗挂面,清汤面,凑活着吃吧。

饭端桌上,她就回屋看孩子去了,金秋和金桃的作业她得看。

外面隐隐传来说话声,蔡凡民说:“……太平洋战争爆发……此时与前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为先导,日本战线长,敌人多,他的好日子不多了……”

四爷举起酒杯:“今儿高兴,碰一个。”

“碰一个!”

蔡凡民喝了一下,这才压低了声音又道:“你知道吗?苏国反德,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四爷转着酒杯,看对方,然后还小心的回头看了一眼卧室的方向,这才道:“苏国……蔡兄关注颇多。”说着,就用手指蘸着桌上的酒渍,写下了一个’北‘,而后轻轻抹去。

蔡凡民:“……”他一下子就笑了:“何以判断?”

“厂子里需要铁,铁以极快的速度便运来了,价格低了三分之一。”四爷就道,“我看了运来的铁矿石,并非他们自称的野矿,他们开采相对专业,人工痕迹重。而且,运矿之人,与一般的工人可不一样。”

“哦?”蔡凡民并不惧怕,还兴致勃勃的问:“哪里不一样?”他并不怕被此人知晓,这段时间对此人的观察,他笃定:此人品行极佳,便是道不同,也绝不会出卖。

“尊重。”四爷给了两个字,“管事之人对每个苦力,尽皆尊重以待。而苦力并无卑微巴结之色,对管事之人尊敬,也只是尊敬。此相处模式,就是平等。而今,能真正做到平等的……”他朝北指了指,“在那边。”

“此与我何干?”

“时机太巧。再思量,你与我每次谈话,国际大事、国内战事,你如数家珍。便是张家有一位参议,可你不随着在重庆,留在老宅知道这么多,此并非一个司机能掌握的。”四爷说着就笑,“电!发电机!你们需要。”

“如果我说,我们更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呢?”

四爷沉吟:“说服我去北边?”

“金兄无此意,绝不勉强。”

四爷身子朝前倾:“……发电机的零部件不全是钢铁,里面所需橡胶制品必不可少。这一部分原材料,张家能弄来,但是秦北……想要弄到,得付出多大的代价。那可是全是敌占区!”

蔡凡民眼睛一亮:“金兄不反工?”

“为何要反?”四爷朝后一靠,“豫省为何这么多难民?”他拍了拍桌子,“谁之过?谁之过!”

蔡凡民沉默了片刻:“明儿要不要回一趟草滩,我请你看一出新戏。”

四爷跟着蔡凡民去草滩了,草滩的一处废旧的戏台,聚集着不少人,都是逃难的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