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民间尽皆流传着秦人能请阴兵为战之事,大梁禁止百姓私下议论此事,逃回之将士敢提及阴兵者,尽皆羁押发配为徭役。
长公主当日之策,已见成效。
畏战之心一起,魏国便无战力。因而,魏国而今必不敢战。但凡提,必能割城。
只是,借口呢?理由呢?
讨要赔偿算不算呢?算。
于是,姚贾便提了。
在魏国大殿之上,姚贾态度强硬:“魏王伤我王心矣!我王曾派文渊君助魏国退赵国之兵,秦魏两国,互为臂助……可魏王听信庞煖挑拨,悍然对秦国用兵。为此,我大秦折损多少将士?”
魏国满朝上下,尽皆对姚贾怒目而视。
姚贾一甩袖袍:“许邑,鄢陵此二城,魏国若不给,那我王自派军去取。此二城紧邻韩郡,取之若探囊取物。”说着,朝上一行礼,转身而去。
魏国朝堂寂静无声,良久,魏霑才站出来,“大王,此二城得割。”
魏王站起身来,“除了割城,再无他法?”
魏霑微微叹气:“大王,秦若出兵,当如何?”
他细数而今之境况:“其一,我魏国一场大败,士气低迷。而秦军士气正盛;
其二,士卒有畏战之心,非时间不可解;
其三,黎庶失信心。信陵君与秦王于咸阳宫对答,已然传至天下尽知。世人皆赞秦王心胸,大王啊……信陵君言称,能得见天下未来之主此生无憾。此话何意?
竟是连信陵君亦认为魏国必败。信陵君于朝中威望重,于黎庶中,威望亦重。而今,秦王赏识,文渊君赞誉有加,此等之人,此等忠心于魏国之臣,肯甘心回国赴死之人,笃定秦将一统天下,此乃灭魏国志气涨秦国威风。”
这般情形,怎战?如何能战?
因此魏霑说:“以两城为代价,换魏国暂安,方可有重整兵马抗秦之可能!若不割城,秦国打来,将士再逃,当如何?一而再,军心便散了。我魏国经不住再败!”
说完,他俯地再拜:“大王,恕臣无能!恕臣无能呐!”
而后,满殿皆拜:“臣等无能!臣等无能。”
魏王站起身来,看着跪俯于地的大臣,缓缓的闭上眼:“回复秦使,魏愿割让许邑、鄢陵二城于秦……”
说完,猛的睁开眼:“赐信陵君以死罪……”
话还未落下,大殿外急报:“信陵君自戕于府邸!”
满殿大臣愕然,有人俯地抽噎:“信陵君……信陵君……”
不知谁边哭边哼唱了起来:“……慕公子之行以系天下安危……惋公子之志以争岱华巍峨……惜公子之名以比芝茂兰芬……叹公子之殇以见弃于君王……”
而后恸哭声一片!
魏王恨极,下旨不许魏人吊唁信陵君。
然则这则出自秦国文渊君的悼词不知何时流传却是更广!魏国的小儿在大街小巷中尽皆传唱!
魏王宫中,魏王一遍擦拭剑,一边问说:“寡人可算刻薄寡恩?”
龙阳君未曾言语。
魏王以剑指天:“寡人便是失尽城池,犹有王城在!有王城在,便休想叫寡人降秦!寡人岂是韩王那等无骨之人可比?嬴政小儿,寡人等着你来取寡人首级!”
龙阳君看着舆图上被抹去的许邑与鄢陵愣神:秦若巨兽,一口一蚕食,当真骇人。
“许邑?鄢陵?”楚王看着舆图:“此二城尽归秦国?”
“正是!”屈鹏看向楚王:“臣此来,便是与大王商议迁都之事。”
楚王转过身来,一脸悲怆的看向屈鹏:“迁都?又迁都?除了迁都,尔等可有他策?”
屈鹏未曾言语。
楚王一掌拍在案几之上,“想先王之时,秦楚两国盟好,自此,二三十年彼此守约,从无战火。而今呢?而今因何之故,我楚国被其所逼,处处后退?”
屈鹏叹气,秦之野心,因屈景昭三家之故?
他不欲辩驳此事,只道:“大王,而今不做他想,您只想,许邑、鄢陵归秦。秦若攻楚,自边境而来,距离我郢都仅仅一百六十余里,半晌可至!想及此处,敢问,大王您夜里可能安枕?”
楚王看向舆图,未曾打断对方之言。
屈鹏这才又道:“之前,此二地归魏!我楚国只要与魏国、韩国结盟,便可轻易拒敌!为何?只因秦要攻楚,必经黾隘。
黾隘乃要塞,地势天然可为塞!只要魏韩守住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秦亦不能。
若秦人另寻他路以攻楚,那便是将后背给韩、魏。秦国惧怕腹背受敌,因而,韩、魏存,我楚国便安全无虞。
而今,韩国成了秦国韩郡,魏国割让许邑、鄢陵。黾隘位于两城之间,横跨于两城。此地归秦!秦自关隘而出,直扑我楚国都城,半晌时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