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跪坐端正,看着上首的少年:“秦人有秦礼,有秦字,有秦言……以此而治天下,有何不可?天下尽皆顺民!”
嬴政沉吟,面露挣扎之色,而后又摇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秦人生于秦地,秦地养育秦人。便是一统天下,秦胜,便以此而定,秦之传承优于他地,此乃大谬。天下一般同,秦人有秦人之优,魏人有魏人之良,尽皆风采卓然,不可取代。若秦之一统,乃为清除各地之印记,此乃大罪!此一统,非天下之幸。”
信陵君怔怔的看着嬴政,与之对视,良久,他竟是鼻子发酸,眼圈一红:“秦若一统天下,有大王这般天下之主,乃天下之幸。”
说着,便深深一礼,而后起身:“今,外臣需得感激长公主,若非她俘虏于外臣,外臣此生不能知秦王是这般模样。而今,知魏国之将来,外臣此生真无憾矣!”
嬴政看着他良久:“君,终是要走?”
信陵君再叩首:“外臣损兵折将,当回魏领罪。”
嬴政看向黄琮:“宣姚贾大人,请他出使魏国,送信陵君归。”
黄琮应诺,转身出殿。
嬴政这才看信陵君:“因君救赵,秦一统之脚步延缓。然,秦敬天下忠君爱国之士!此等之人,便是敌,亦乃上宾。”
说着,起身,将信陵君扶起来,“寡人送君出城!”
第787章 秦时风韵(114)三更
信陵君魏无忌要被送回魏国,嬴政亲自送出城,而后四爷才接手了,将魏无忌送出城外三十里。
人各有志,强求不来!
魏无忌不愿意留秦,回魏哪怕被治罪,亦或是受奚落而死,都不愿意留下。
那就各安其命!
两人于路亭安坐,四爷叹气:“年幼时便听闻,当世有四君子。赵有平原君,楚有春申君,齐有孟尝君,魏有信陵君。人皆称,此四君子尽皆明智忠信、宽厚爱人、尊贤重士之人。”
桐桐坐于侧位,给两人斟酒。
四爷说的这些评价,乃是贾谊在《过秦论》中的话。读文,当真乃一雄文;可读史之后再看此文,很难评。
“春申君移花接木,孟尝君聚众邀名。”四爷端起酒觞:“平原君赵胜……在君面前言此人,是否有冒犯之嫌?”
赵胜是魏无忌的姐夫,因此才有此一问。
魏无忌摇头:“今日一别,怕是再无相见之日。你我一见如故,忘年之交,百无禁忌,但说无妨。”说着,举杯与对方碰了一下。
四爷饮了酒,这才继续道:“若说平原君斩笑躄者美人头乃是小事,在扛燕一事上不用赵将廉颇、赵奢,然而割地从齐国借来了注定得还回去的田单亦不是大事,那长平之战因何而起,赵胜无过错吗?”
桐桐看了四爷一眼,他提了三件事。
第一件:平原君斩笑躄者美人头。躄者,瘸腿,跛足之意。
说是平原君家有高高的楼,他家的小妾站在楼上往下看。正巧,门客中有一瘸子从楼下过,小妾便笑了起来。
于是,瘸子门客便请求平原君,说她笑我,你把她杀了吧。平原君当时答应了,但是过后却觉得这个条件过分了。因着不曾杀他的小妾,他的门客中有一半人却因为这个原因离开了他。
这些门客都说,平原君原来也不过是一个重女色,轻士人之人。
平原君知道此事之后,便杀了这个小妾,亲自跟瘸子致歉。
之后,他的门客便又重新回来了。
这件事流传甚广,但是否是真杀,不得而知。就像是孟尝君端着碗让人看,他吃的跟门客一样,是相同的道理。有些事那就是做给外人看的!
第二件:就是关于’旷日持久‘这个成语的典故,也就是赵国为了请齐国的将领田单帮他们打燕国,而割让城池的事。
彼时,燕国的高阳君率兵攻打赵国,平原君便想出一个办法:“齐国的名将田单,此人能征善战,若是能请来为我们领兵打仗,我们割让三个城池给齐国做酬劳也是可以的。”
田单是何人?就是那个收复齐国失地,将齐襄王田法章从莒城接回都城淄博的那个田单。
平原君想请此人为赵国领一次兵,为此愿意付出三个城池的代价。
但当时赵国的大将赵奢不同意,他给了三个理由:其一,请此人未必一定能胜,若是不胜,平白给齐国三个城池,这就已然等于输了;
其二,田单的确有本事,但他乃齐国将领,他会真心为赵国出力去打燕国吗?赵国强大了,对齐国有益处吗?得罪燕国,对齐国有好处吗?
无好处之事,田单为何要做?平白给齐国三个城池,齐国自会答应。但是否出全力,是否尽心,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