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啧啧啧:为了人家,你也是费了心了。
他朝马车上一靠:“浆水面……”
“我亲自和面擀面。”
“红烧肉?”
“做!”桐桐一脸的笃定:“没有糖,但蜜汁红烧肉也不差。”有蜂蜜就行!还真没做过这个,“今儿就给你做!”
“豆腐而今能做出来了……”
“明儿我给你做豆腐脑,明晚上咱吃豆腐酿肉……”
四爷想了想:“最近想吃点啥呢?”
“我知道!我知道!明儿晌午包饺子,韭菜鸡蛋的,猪肉大葱的,羊肉萝卜的……”桐桐跟他保证:“等天冷了,上冻了。我给你包包子、包饺子,然后冻上,想吃随时都有。”
四爷就哎哟了一声:“不麻烦?这几年可都没吃过了。”
桐桐:“……”差不多得了吧,“我再给你炸丸子,豆腐丸子、萝卜丸子,肉丸子……”
“行吧!”可算是想起来,我这衣食住行你很久没过问了。
晚上果然就吃上了蜜汁红烧肉,但人家回宫的时候拿了那么一大罐子。
把红烧肉往米饭上一盖,桐桐递给嬴政:“尝尝,如何?”
“肥而不腻,善。”嬴政忍不住夸:“文渊侯府中有好庖厨!怪不得阿姊总在文渊侯府中用饭。”
桐桐:“……”谁做的还是别说了吧!她岔开话题,将今儿所议之事说给嬴政听:“修水利当修则修,韩国想取也能取!从内部瓦解,不战亦可胜。”
嬴政慢慢的嚼着:“迫使其称臣?”
“是!”桐桐就道:“此次不用姚贾那般大臣,位太重,分量太重,若有不成,难免有失国体。不若,我和甘罗前去!我乃女子,甘罗乃孩子,便是事有不成,又能如何?”
嬴政问说:“可若是要去,以何借口去?”
“祖母年迈,思念故土,不可么?”夏姬为韩国贵族女,只以此借口就是了:“去了之后,见机行事。可为则为,不可为则归!”
“此事需得密!”
“实情只你、我、文渊侯人知!”
善!
第757章 秦时风韵(84)三更
因着心里憋着坏水,这就需要夏太后配合。
桐桐只能跟夏太后说:“需得您见见韩使,离故土思故人……难免。”
夏太后沉默了一下,而后便笑了:“韩国……终是走到头了。”她将花剪下来端详了端详,给桐桐簪于鬓角,“明日宣召韩使,请韩氏与成蟜作陪。”
正是此意!
韩使不仅自己进宫了,带了许多礼物,更是带着韩国的公主来了。
韩公主才十二三岁那般大小,滞留咸阳已然有近一年时间了。此公主乃韩王诸多公主中年龄合适的一位,在送来之前,不过是不起眼一庶女,并无公主封号。
来了咸阳,未曾出过韩使馆。
此女说起来,跟韩氏乃是堂姑侄。
韩氏而今在宫中过的甚是清净,她看着这位公主面色复杂:来作甚呢!不过又一可怜孩子罢了。
她笑着招手:“来!见过太王太后。”
韩公主见礼,“太王太后千秋。”
夏太后招手叫人:“来,近前来。”
韩公主近前,微低着头。
夏太后打量了这位公主,才跟韩使说:“多年不听乡音,难免怅然。而今我年迈,故土何样已然不记得了。这些年,韩王使人来咸阳,怕伤感,也懒于见人。昨夜梦里,又见父母亲眷,竟是想起祖母……醒来依旧在秦宫。便想召你来问问,韩……可好?”
韩使眼含热泪:“臣来之前,还曾去夏大夫府上。夏大夫每提及太王太后,必痛哭。您若是想亲人,我们此次带了夏氏女为滕女,此女在外候着。”
乃夏太后侄孙女。
夏太后面色便微微不悦:“当日,送我来咸阳,离故土离亲人,而今,何苦再叫孩子受这苦楚呢!”
说着话,还是将人宣进来了。
此女十四五岁的年纪,与夏太后的鼻子长的一模一样。这种属于家族遗传,一看便知一家人。
这一见之下,夏太后想起了她刚来咸阳时的样子。夏家女离家一载,亦是有许多委屈之处。因此,只一看见,便都眼泪汪汪。
哭的不能自抑了,韩使也尴尬。
桐桐就笑,而后劝夏太后:“您是真想故地了!不若,孙女抽闲暇之空,替您去一趟可好?”
夏太后一脸的犹豫:“千里迢迢,又如何舍得你?”
桐桐真笑了:“咸阳到新郑也就一千里左右!一千里听着远,可八百里急报,一日可达!便是一日跑五百里,两日便到。”
夏太后不哭了,“这般近么?”
“是啊!没您以为的那般远。”桐桐就道:“若是快,一旬便归。越是想多留几日,必不逾月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