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夹着肉一口一口吃着,“明儿……我去给太后请安。”
桐桐以为此次又得闹一次,可却未曾想到,此次格外顺利。
赵姬同意在诸多任命诏书上用印,嬴政只去了半个时辰便回。
桐桐一看诏书,多少有些愕然:“如此便好。”
嬴政面色复杂:“太后提出了条件,如要用印,除非允时而去东宫小住……”
住东宫?
嬴政没有言语。
桐桐问说:“别的离宫不成吗?”
除了咸阳宫,确实还有别的离宫。
怎么说呢?咸阳宫确实极大,但是这跟《汉书》和《史记》上记载的并不同。
《汉书》上说,秦有离宫,这个离宫有多大呢?从咸阳起始,西至雍,绵延三百里。
什么概念呢?就是这个宫殿呀,从咸阳一直修到宝鸡。
而《史记》上说,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
大致的意思是,秦朝在关中这个地区,修了那么些个离宫别馆,范围包括了宝鸡、咸阳、西安、渭南。更离奇的是,这些离宫别馆之间,都是有复道、甬道、阁道连接起来的,首尾呼应,形成一个大闭环。
也就是说,咸阳离宫之大,宫阁之多,涵盖后来地域上大概是四个地市。
桐桐当时看这个记载的时候就觉得,秦始皇在位才多少年呀,把关中平原四个地市圈里面,疯了?
而后好似有考古发现,所谓的阿房宫也不是《阿房宫赋》说的那样,它就没建成。当然了,好似占地不小,大致相当于二十个故宫的占地面积,但阿房宫赋肯定不真,所谓霸王一把火把阿房宫烧了,也该是……只有烧了,才能把秦始皇的罪名给坐实吧。
离宫跟咸阳宫之间,确实有专道儿连接,塬上顺地势而行,来往方便。择一宫室而居,亦可。
因为宫室好管理,跟东宫不同。
东宫有其独立性,并不与咸阳宫混在一起。
而且,东宫乃太子居所,太后住里面,不合适。
桐桐就说:“莫不如请太祝规劝太后一二。”太祝绝不会赞同太后,因为东宫代表的意义不同。
嬴政摇头:“太后思念先王,只愿偶尔回东宫,奈何?”
桐桐便不言语了,这事肯定不对,自己暗地里可探查,但就别言语了。只要正事办了就行。
李斯为客卿,韩非暂无在秦国任职之想,嬴政将甘罗留在身边为伴读,穆歌亦为御史。还有许多人才,尽皆有了任命。
果真就是无论什么主张,大秦用人一视同仁。
嬴政没有急躁,而是跟这些新提拔之人慢慢的熟悉起来。
桐桐观察赵姬,赵姬极为配合,几乎未曾叫嬴政难为过。好似只要答应她偶尔出宫去缅怀先王,她对其他事务尽皆不放在心上。
咸阳城中密探尽皆在桐桐手中,她若想找寻蛛丝马迹,并不难。
东宫本就有旧仆,这些人尽是桐桐安排。而今他们不能近身服侍太后,但大致踪迹还是知道的。
太后常在东宫水榭静坐,水榭三面皆水,一面靠岸。
“服侍之人尽皆在岸上,太后不允仆从打搅。”
桐桐皱眉,问说:“湖上未曾结冰?”
“太后喜冬日水景,有小舟于湖上,外通河流,活水经过,倒是未曾结冰。”
桐桐再确认一遍:“每日都有小舟于湖上来往破冰?”
“正是!”
湖水与外面河道相连!她问说:“破冰之人,乃东宫宫婢?”
“并不!此颇为费力,乃咸阳卫带服徭役之人清理。”
桐桐皱眉,再问一遍:“咸阳卫?”
“正是!”
桐桐叹了一声,赢傒不可能,只能是樊於期。难道又是吕不韦?他不能这么蠢!图什么?
她打发了人,打算出宫。这事不能放任,必须将其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结果还未出宫,与进宫的赢傒便碰上了。
赢傒面色分外难看,“长公主!”
“大伯!”桐桐行礼:“您这是?”
“长公主若无急事,随我去面君,如何?”
桐桐心里咯噔一下,别是这事赢傒也察觉了吧。她应了一声’诺‘,跟了过去。
嬴政从学舍出来,笑道:“大伯今日怎进宫了?”
赢傒左右看看:“大王,臣欲登高以望咸阳,可否?”
登高处,无人窥伺,这是有机密之事要谈?
嬴政看阿姊:何意?
桐桐欲言又止,只能点头示意。
嬴政就率先而动:“那便请吧。”
赢傒脚步沉重,亦步亦趋的跟着。直到高处,服侍之人在数十台阶之下,赢傒才往下一跪:“臣死罪。”
嬴政忙扶住:“大伯,何以如此?”
赢傒不起身:“两月前,太后出宫吊念先王,大王命臣派人护送太后。臣深知太后对臣有误会,便命副将樊於期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