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躲在四爷身前,侧过身偷偷的吐出软枣核:“走!那过去吧。”
看着两人低语了这么大功夫,终于过来了,李斯暗松一口气。
一进亭子,三人都朝后退了一步:“见过长公主。”
桐桐只听见了李斯和穆歌的声音,韩非子未曾张嘴。她朝三人点头。
早有韩非带的仆从在亭子中铺好席子,几人入席而坐。
四爷先给介绍:“这是李斯师兄,三位师兄中,李斯师兄最为年长。”
李斯朝这位长公主欠身以为礼。
桐桐颔首:“李斯先生之名,我亦有所耳闻。若是所记不差,先生乃去年十月来咸阳。咸阳城门口,日日有登记,每一旬便送入宫中。先王在世时,曾有言,咸阳城由着众位来去自由。虽知先生大名,亦未敢打扰。爱才惜才更需敬才,人各有志,不得勉强。便是士子贤才不看好秦国,亦欢迎诸位常来常往。”
李斯:“……”这位长公主竟是谦卑若此!
他一脸的苦笑:“李斯不才,承蒙长公主厚爱。见长公主,便知大王是何等风姿。若早知大王爱才惜才敬才,又何必四处碰壁?”
桐桐觉得李斯真聪明,他绝对去求见吕不韦了,不知何故未曾被接纳。而今一见面,便将此事摆在了明面上。
他发现自己连他何日来咸阳的都清楚,估摸着自己怕是也能知道吕不韦府邸的动静,此事瞒不住。
既然瞒不住,何不坦然以告呢?
如此,方显坦诚。
桐桐便笑了:“吕丞相招纳贤才,此事大王有所耳闻。今日见连先生这般之才,都未能入门。那看来,吕先生府中,堪称大才之人,定然不少。今日回宫,我便禀明大王,在宫中设宴,请诸位大才前去。对于秦国,诸位如何看。其利其弊,尽可直言。吕丞相为国举才,用心良苦,劳苦功高,岂可辜负。”
说着,便看向韩非:“若有好文,亦可在宴中共赏,此等美事,韩师兄不会错过吧?”
韩非含笑欠身:“……谢……长公主。”
桐桐又看穆歌:“听闻穆师兄于丞相府修书,大王甚是好奇!那一日,必请诸位赴宴。”
“谢长公主提携。”
李斯:“……”他不由的看向自家这位小师弟:长公主此举极为高明,竟是自己看错了,吕不韦未必强,秦王未必弱。
师弟啊师弟,你未曾说过长公主她——竟是这般厉害之人物!
第741章 秦时风韵(68)一更
引荐的目的达到了,结果比预想的好的多。
桐桐起身,该送四爷离开了。
两人携手往四爷的马车那边去,桐桐低声叮嘱:“路上莫要耽搁,近些日子天气晴好。时日久了,怕是要落雪……”
四爷:“……”这是要去多远的地方么?
从咸阳到雍城,就是从咸阳到宝鸡,陕西境内呢!两地相隔一百五十公里多点,也就是三百多里路。
驿站传递消息,一天三百里,是最常规的消息传递速度;快些的,要求一天六百里,也就是说,有加急的消息,一天咱们可以派人打个来回;再要快些的,八百里加急,你早上送信,我半晌就收到了。
这是带的东西多,坐马车慢慢的走。如果不带东西,带人骑马而行,现在出发,晚上赶赶路,肯定不用到半夜就能入雍城。
四爷跟她算这个账:“你就是想我了,依你骑马的速度,早上从咸阳走,午膳咱俩能一起用。”就这点距离,至于吗?
桐桐:“……”而今这不是车马慢嘛!
不过,这么一算,桐桐也觉得我大概是有点毛病了:也是!就这么点距离,送什么送,整的我都以为他要去天涯海角呢。
感情这个距离就是想回就回,骑马当天就能到呀!
“那……那就没啥了。”走吧!真不用依依不舍!我就是一个月跑一次,也很方便。前一天早上走,午膳一起吃,住一晚,第一天吃了午膳往回赶,晚上不会太晚就能回到咸阳宫。
四爷刮她的鼻子,转身上了马车,“回吧!”都上了马车了,又撩开帘子,无声的叮嘱:别喧宾夺主。
桐桐朝前走了两步,隔着车窗低声问他:“……若是提前亲政,可行性有多大?”
突然提此事?
四爷沉吟,低声道:“嬴稷十九岁即位,他六十岁时宣太后才去世。母子有争斗,但宣太后的影响力一直在。若不然,楚系不会势力那般大。”
桐桐左右看看,小声道:“嬴稷即位,乃是楚系魏冉等人支持的。甘茂等人支持的是赢壮,最后事败,连嬴荡的王后也被逼回了娘家魏国。楚系当初有拥立之功。”
说是当时的丞相甘茂是被魏冉所逼,其实就是王位之争,甘茂败了,怕惹杀身之祸,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