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华阳夫人强势,礼法上是嬴子楚的母亲。这种时候去亲近,只会给夏姬带去麻烦。
桐桐就说:“您在大殿中用膳吧!我对东宫不熟,跟正儿走迷了也未可知。说不得就遇到夏夫人了……若是遇见,必不会失礼便是了。”
刘女:“……”也罢!就是提醒一句而已。
于是,桐桐便找了嬴政一起,两人在东宫’闲走‘。偶过一处,撞见一极其素朴的妇人,宫婢小声提醒:“那是夏夫人。”
桐桐和嬴政站住脚,在原地朝那边见了一礼。
夏姬一下子就捂住嘴,然后不住的点头,转身朝偏僻的一处宫阁去了。
这一耽搁,到的便晚了一些,客人已经到了。
这也是桐桐第一次见吕不韦,看起来不像个商人,更像个儒雅的长者。
见二人进来,他诚惶诚恐的起身,一躬到底:“不韦见过政公子,见过女君。”
“先生免礼!”嬴政应了一声,上下打量了吕不韦,便坐到他自己的位置上去了。
桐桐朝吕不韦点了点头,也归位了。
韩氏还问:“为何不见刘氏?”
桐桐转脸告诉赵姬:“阿母自来怕生,便不露面了。”
赵姬满不在意,“家宴而已,自在便可。吕先生不是外人,何日见都可。你安坐吧,炙鹿肉不错,叫人烤给你们吃。”
有宫婢跪坐于侧,专门夹了鹿肉烤着。
桐桐夹了一片尝了尝:嗯!凑活。
赵姬看吕不韦:“先生坐啊。”
吕不韦欠身,端坐于案几之后,看着陪伴在公子身侧的赵姬。
赵姬一脸的似笑非笑,这一路上,她也晃过神来了。她以为的照佛,其实全然不是。她以为吕四是奉命维护,其实也错了。
吕不韦从不曾真心想搭救自己和正儿。
此人,尤其可恶。
嬴子楚像是没注意到赵姬的眼神,还递了酒觞过去:“夫人当敬吕先生一杯!若非吕先生周旋,你们母子几人难有安生日子过。”
赵姬烟波流传,接了酒觞,举起来遥敬吕不韦:“那……妾就谢吕先生的照拂之恩了。”说完,看嬴政和桐桐:“正儿,丑儿,你们也当敬吕先生……”
桐桐从善如流,举起了酒觞:“敬先生。”
吕不韦一脸的受宠若惊:“不敢!不敢!”说着,就一脸歉意:“当日,事发突然,罪在不韦。夫人、公子、女君在赵受了许多苦楚,都是不韦之错。”
说着,就看向赵姬:“不韦深感歉疚!而今,政公子初回咸阳,若有用不韦之处,不韦万死不辞。”
说完,才将觞中酒喝了。
赵姬心里咬牙切齿,好坏音儿她是听的懂的,他说:勿要多生事端,你们母子初回咸阳,你儿子尚有仰仗我吕不韦的地方。
她只能扬起笑脸:“那……以后就多劳先生费心了。”
“万死不辞!万死不辞!”
桐桐尝了一口蜜浆,再吃了一口鹿肉:嗯!放在一起……好像味道怪怪的!
第690章 秦时风韵(17)一更
一场晚宴结束,吕不韦低着头侧着身从东宫里出来。
马夫驾车在外面等着,门客佩剑七八人围着马车恭敬的站着。吕不韦将手背后,站直了起来,迈着方步上了马车。
马车门一关上,马车一动,吕不韦咧着嘴,一下一下的拍着大腿,无声的笑了。
亲随跟在外面听到响动,忙问:“先生?”
吕不韦停下了拍大腿的动作,收了脸上所有的表情,开了车窗,一脸的严肃:“无碍。”
“诺!”
车窗一放下,吕不韦重新咧嘴笑了起来,他想起在游廊里,那位女君说的话。
她说:“先生,吕四羸弱,府上汤药和精食可还充足?不若我求了夫人,赏吕先生一些。”
怎敢?岂敢!吕家乃富商,汤药、精食样样不缺。
马车一进府门,吕不韦的脚步便有些匆忙,吩咐府中管事:“请侍医入府,伺候四子。”
“诺!”
“请庖厨若干,为四子专供精食。”
“诺!”
“命人专为四子备着华服美饰。”
“诺!”
“调四男仆伺候起居,选八亲随陪伴出门,择十六游侠护其周全。”
“诺。”
“取金饼一箱,铜钱两箱,铁钱十箱,予四子……”
“诺!”
吕不韦回正堂,修书一封,塞于信筒密封,着人:“送还老家给父亲。”将四子之父,自己之庶兄,记为嫡子。四子生母为婢,亦早亡故。嫡母于两年前改嫁!那一房只他一人而已。
既然如此,将其记做嫡子亦无不可。
如此,四子便是吕家嫡房嫡出。
安排好了,他这才起身,去看四子。
四爷睡了一觉才醒,便被送来不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