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1453)

作者:林木儿 阅读记录

只有在伯仲之间,下棋才有趣。

一行十数日,到达了洛邑。

四爷跟桐桐在这里见到了垂垂老矣的周天子。他们跟随者嬴子楚和嬴政,在周王室的宗庙祭拜。

陪着周天子的太史猛的睁开眼,看着祭祀着的四人,惊疑不定之后呢喃了一句:天命使然!天命使然!

在这里,四爷和桐桐也见到了九鼎。

九鼎,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

九鼎,象征九州,也象征着国家一统。

九鼎,从夏起,传至商,再传至周,这是政权更迭的传国之宝。

嬴子楚携九鼎归秦,过泗水,突发大风急浪,将九鼎之一的豫州鼎丢失了,此鼎沉没于泗水。

嬴子楚也因此染上重疾,养病许久。押送九鼎的主将,更是因此而病故。

有人说,秦此时并未一统天下,亦非天下共主,因而,承不住重鼎神器。而巧合的是,此鼎沉没于泗水,而泗水出了刘邦,刘邦取秦而代之

桐桐看着这大鼎:其余八个也遗失在了历史长河里了。

后世不断有帝王想重铸九鼎,可终究不是这九鼎了。

九鼎请入大舟,一路上桐桐和四爷的心都是提着的:泗水!泗水!泗水就在前面。

这一日,无云无风,晴空万里。

嬴子楚好兴致的坐在甲板上,教嬴政读书。四爷站在边上,四下的打量。桐桐看着天,觉得今儿必是能安然的度过了。

只要今儿过去了,应该就避开风浪了。毕竟因为带着女眷,嬴子楚这一行比历史上的时间应该是有了变化。

她正这么思量着呢,突然之间,船便剧烈的摇晃了起来,大风带着卷呼啸而来。

副将王陵扶着嬴子楚就回船舱,他拉扯嬴政的时候,嬴政挣脱开来,先去拉桐桐:“阿姊——”

四爷伸手拉着嬴政的手,另一只手抓住了桅杆。

桐桐放低身子翻滚过来,一手抓桅杆,一手扯住嬴政的另一只手。

船像是眼看要倾覆了,颠簸的厉害,甲板上有人落了水,风卷着人能刮数米高,风旋里的人更是如此。

可桐桐却注意到了,风眼围着他们打转,却未曾挨着任何一个。

风止住了,甲板上的精兵锐将几乎都被刮走了,可三个瘦弱的孩子却毫发无损。

桐桐看看四爷,四爷看着嬴政,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向那完好无损的九鼎:定鼎之人在,镇住了!

第687章 秦时风韵(14)一更

那念头就那么一闪,当下最紧要的是救人。

风浪来的迅疾,走的也极快,便是落水之人,多半该是还有救。

后面还有十数条大船,这些船避开了风眼,并未有多大损失。人被捞上来,桐桐无法直接上手,只能四爷过去,摁压着先给水吐出来。

桐桐假装跟他学,忙着施救,救起一个算一个。

嬴子楚自是带着侍医的,但侍医能带多少药材,这些药材又是否对症呢?桐桐只能低声告诉四爷穴位,叫四爷去找侍医。

四爷给说的说辞是:“之前跟商队行商,偶见铃医这般救治过落水之人,不知是否有效。”

嬴子楚吩咐侍医:“当勉励一试。”

试了之后果然就七八成缓了过来,但还有些染了病症,需得慢慢诊治。

遇到大的城池,便先将病人安置在城中,留给驻军照料,允其康健之后回咸阳。可饶是如此,依旧是有八人在此次突然的事故中殒命。

其实,这个时期四爷和桐桐是相当陌生的。不说别的,就只这水系,桐桐就很挠头。她发现北方的水系几乎和南方的水系一样发达充沛。

两个人避开别人私下里说话,四爷才说,“根据记载,刘邦在汉中起兵,翻越秦岭入住关中,成了关中王。他向东出兵,汇五十六万人马,快速抵达彭城……”

彭城是哪?彭城在后来的江苏。

桐桐:“……”嗯!咸阳在关中。

她意识到了,她得学。要不然可能就会犯一些在秦人看来是常识性的错误。很多认知在自己的脑子里固化了。

就像是洛邑是洛阳,从洛阳回咸阳,干嘛走到泗水?

哦!大山阻隔,陆路不好走;水系便是发达,也得看看哪一段水路能平稳的行船。河流湍急或是水流量少,都不安全。因此,便是走水路,也是绕着走。

不仅要考虑河道的问题,还得考虑哪一段河流属于哪一国的问题。

这可不是只看地图就可以的,图上有这条河就走这条河,那真的是怎么死的都不能知道。

桐桐叹气:“要么人家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呢。”有些东西,不是走南闯北的人就不可能知道,这些都是书上没有的。

四爷靠在船舷上,回头去看,嬴政坐的笔直,手里捧着竹简在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