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桐就笑,“结果你被我姨妈刻薄惯了,反而留下了。”
“是啊!你姨妈再骂,我都能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挨骂的事为啥要认真听?其他的要么哭了,要么脸上带出来了……我最乖,我第一个被留下的。”
“那不得感谢我姨妈?”
“谁感谢你姨妈?我那是从小被骂到大换来的机会,并不是你姨妈骂人埋汰人就有理。”
这话也对:“可见你还是欺软怕硬的!我姨妈骂的再凶,你都能面不改色;可换成我爸呢?我爸又不骂你,你还总给我爸脸色瞧。”
林守道就笑出声了,“可这真是亲闺女!知道你爸被欺压,算是说了句公道话!等会子到你姥爷家,你就跟你姥姥姥爷这么告状,学学你爸这些年过的是什么日子。”
田易阳也笑,嗔了丈夫一眼,才跟自家这姑娘说里面的道理:“你姨妈骂我,但她肯定是我姐,这辈子改不了了;你这半年少顶撞我了?我不也受了吗?你也是亲的,这辈子也改不了;可你爸却不是,这是能改的。”
哦!这么论的呀:还别说,真有点道理!
桐桐觉得挺好的,良好的大家庭氛围,绝对对小家庭有良性的引导。至少大伯身上的很多东西就值得林守道学习。
真的!单就夸老婆这一条,学会了那真是事半功倍。
大伯娘高兴了,恬恬住在外家就很舒服,舅妈不给脸色瞧;自己假期回来也很自在,伯娘不嫌弃侄女回来麻烦人。
吃喝不了多少是事实,但是支应孩子吃吃喝喝,特麻烦!
她一高兴,对夫家高度的认同感和融入度,连带的大伯的所有亲人都受益。
这不,田易阳这个不爱操心别人的人,都跟林守道商量呢,“燕子都十六了,初中上完都半年了,高中也不读,真就留在家里种地了?”
“城里……能干啥?十六岁打工,太小了。”
“咱厂里的技校办不下去了,对外要招生!我听我主任提了一嘴!现在不都是要自负盈亏吗?说是咱厂的子弟,学费半价,比外面的技校便宜。但就是不知道到底教的好不好!姑娘家,才十六,要是真招生,我跟我主任提一句,应该也能按照子弟算,学费能省下不少!叫学个手艺。土里刨食,太辛苦了。这事回头你跟大哥提一句,看他们是不是有别的安排。”
田易阳说着就又道,“学出来十八九,在城里找个工作,再谈个城里的对象,总比留在家里下地强。”
成!回头问问。
然后到了老丈人家,林守道这次特别的殷勤。
进了门就看见老丈人抱着一大捆子粗木头,他连屋都不进了,直接把大衣一脱,“爸,你这柴火劈的太大了,这咋烧?”
一边说着,一边接了柴火直接去了柴房,三下五除二的把这一捆先给劈出来,然后又看其他的粗木柴,“爸,你先回屋去,我把这都给劈出来。”
田易阳斜了丈夫一眼,也说:“回屋,叫他劈吧。”
姥爷拉着桐桐,“大冷天的,你就不跟着跑了。”
“想你跟我姥姥了……”说着话,一掀帘子,正好碰见要出来的大姨夫。
大姨夫一边戴手套一边笑,“小姑爷把老姑爷比下去了!”自己在炕头坐着,老丈人去抱柴火去了。
结果来了个马屁精,一进门就干活,真是太讨厌了!
第515章 人生向暖(24)一更
大姨夫叫毛斌,长的……很斯文。
就是那种戴着眼镜,清瘦挺拔的形象。而今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可只要一瞧,就知道二十来年前,他该是怎么一种白面书生。
一如现在他要出去干活,戴手套的时候把手套搁在墙上甩啊甩的,要把上面的灰尘甩掉。
其实农家干农活的手套,哪有干净的。戴着它从来不是为了手不脏,而是为了尽量手不伤。
人都进来了,她叫了姨夫,田易阳也喊了一声‘姐夫’,结果人家戴了一半的手套发现脏的不能忍受,又取下来甩:“来了?赶紧暖着去吧。”
田易阳就搭话:“没想到你和我姐回来了,还想着这一落雪,今年你们许是不能来了。”
其实也没那么远,想来总能来的。
农场的位置距离城里更近,但距离老家也没那么远。
“昨儿回来的!就是听着天气预报要下雪,你姐催着,说今年回来过年。”
桐桐绕进去了,也不知道自家这姨夫那手套能甩到啥时候去,进去的时候姥姥正下炕,她叫了一声!
然后又喊姨妈和两个表姐。
姨妈在炕上坐着,炕桌上又是案板又是面盘的,正在包饺子。两个表姐正在擀皮,招呼她:“上来暖着。”又喊田易阳,“小姨,走着来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