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两京旧札(51)

作者:Further 阅读记录

这园子刚落成,穆长青便不在书房读书了,卷了纸笔就让小厮把桌子搬到了花下树间,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古人文中的风花雪月,笑得穆宜华直呼歪理。

看穆长青这般潇洒,穆宜华也所幸让张嬷嬷与春儿在园子里写帖子。七月流火,天气日渐凉爽,微风吹动着纸页,说不出的安静祥和。

张嬷嬷看了眼名单,又望了望穆宜华欲言又止。

“嬷嬷怎么了?”

张嬷嬷递上名单问道:“先前我看大姑娘拟的名单了,是有辛秉逸辛娘子名字的,为何这份……”

穆宜华敛眸不语,手指开始卷纸边。

张嬷嬷看出穆宜华的心思,开口劝道:“老奴自知没有身份说这话,但大姑娘为这穆府,为了老爷公子着实花了不少心思。如今返京也快半年了,老奴见家中也时常有朝中官员走动,官家也让老爷领了重要的差事,可见大姑娘用的心是有效果的。大姑娘何不如……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姐姐这个我会背!”穆长青听见熟悉的字眼就开始卖乖。

穆宜华戳了戳他的脸蛋:“安心读书。”

张嬷嬷又道:“大姑娘本也是写了辛娘子的,如今为何又不写了?大姑娘觉得辛娘子此人如何?”

穆宜华虽与辛秉逸接触不多,但与她相处的那些时候,从未有任何的不悦不舒服。辛秉逸出身尊贵,家教严苛,待人接物一丝不苟,也难有笑颜,但在与她为数不多的交谈中,她总能发现辛秉逸其人的妙处。

她有时候觉得,或许辛秉逸并没有她想象中那般不可亲近,或许父亲与枢密使辛谯曾经的那些恩怨,可以从她们开始消解。

穆宜华沉默了一会儿,提起笔在帖子上写下了辛秉逸的名字,又嘱咐春儿:“你亲自把这个帖子送到辛府,就说……芳园新造,得了新香新茶,还请辛娘子与我们一同来品鉴。”

-

辛秉逸收到穆宜华请帖时,心中十分诧异,她拿着帖子一问再问:“当真是穆府的人送来的?”

侍女百清说道:“奴婢绝对没有看错,还是穆娘子的贴身侍女春儿送来的,嘱咐我们一定要送到您手上。”

辛秉逸心中说不上是惊喜多点还是忐忑多点,她先将请帖拿与母亲衮国郡主看,郡主将这请帖翻来覆去看了几下:“这穆宜华……”话到此处只是一笑,“字倒是挺好看的。是先往这儿来送的吗?”

百清答:“春儿姑娘先送的我们。”

郡主摩挲着请帖,说是先在她那儿放一下。

辛秉逸原只是想知会母亲一声,第二日便应答要去的。谁知,第二日辛谯便找她:“听你母亲说,穆家娘子邀请你去穆府赏花?”

辛秉逸有些害怕,她也是知道当年党争的结局,可如今穆同知完好无损地回京,还与父亲平起平坐,她拿捏不准父亲的心思。

辛秉逸只好如实回答:“是,穆娘子诚心诚意,女儿最近也无事,便去捧个场。”

“你觉得穆宜华此人如何?”辛谯突然发文。

辛秉逸仿佛是在学堂问答,细细思忖:“处事周到,左右逢源,甚得人心。”

辛谯点头:“我也有所耳闻,穆同知这个女儿颇有当年先穆夫人之风范,比他穆同知不知聪明多少。”

辛秉逸沉默。

“你还不知吧?这穆宜华一回京,便与曾经的好友重续情义,多有走动,还广交闺友。以前景右党的那些人也有一些回京的,她也时常与他们保持着联系,不频繁但逢节庆便走动,分寸拿捏极好。她也不计较那会儿没帮她父亲说话的人,只要不是我们这边儿的,她能接触便也接触着。这样一个心思缜密的女儿,管内管外,如今也是要把手伸到我们这儿来了。”

辛谯这话说完,辛秉逸的心凉了一半儿,悄悄地抬眼看父亲。

“她想和缓我们两边的关系,从你入手。左右官家让他们回京也是这个意思,你便顺水推舟,遂了官家的心意吧。”

-

穆宜华没有收到辛秉逸的回信,心中虽不觉得意外但多少还是有些失落。

穆同知下朝来,穆宜华叫人备饭,只见穆同知急匆匆走到屋中,问她:“阿兆,你办宴会请了辛家娘子?”

穆宜华不知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事情,点了点头又忙说:“但是辛娘子并未回信。”

穆同知坐下叹了口气:“此事已被官家知晓。”

穆宜华愣住,她只是想办一个闺友之间的秋日赏花宴,那么小的事值得惊动官家?

“今日朝会后,官家将我叫去延福殿,说是素来知你能力,既然你要办宴会,便办得再大些。”

“办得再大些?”穆宜华惊呼。

上一篇: 九章奇案 下一篇: 咸鱼假卧底她又怂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