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着几天高强度的授课,晚上的活动最受期待。这也是柳明丽当初选场地时候预想的,培训的目的不单单在于授课,充分自由的交流也是重要的一环。不然上了一星期课,培训班里大部分人姓甚名谁做啥都不知道。
恰好今晚天公作美,黄昏时候下了一场雷阵雨。饭后雨停了,温度也降了些。草地里的夜灯和地灯亮了,舒缓的音乐从黑暗处的音响里飘出,沾着雨水的草叶在夜灯下泛着碎钻般的光泽,有人走过时带起的风里裹着土地的清香。
夜空很蓝,氛围感恰到好处。
同事们陆陆续续地散步出来,自发地分了几个组,有的烧烤、有的打下手、有人的三两围着聊天、有的场地内部的篝火。
柳明丽站在一旁对着花名册清点人数,有人招呼她:“柳老师来吃东西呀。”
柳明丽转头,是审计部的黄莹。黄莹大学毕业后在前司干了五年,跳槽来了建投,现在是审计部门的重点培养人才,人很年轻,一张娃娃脸,才28岁。她今天穿了件鹅黄色针织衫,发梢卷着俏皮的弧度,鼻尖沾着不知从哪蹭到的烧烤酱,像只偷吃蜂蜜的小熊。
柳明丽对她笑道:“好的,等下就来。”名单上的人齐了,她将名册放进包里,走到烧烤旁。
酒店准备了一个巨大的烧烤摊,有
四五个人同时在翻烤。铁架上的肉串滋啦作响,腾起的烟雾里裹挟着孜然与辣椒面的焦香。
黄莹给她递了一个鸡腿:“这个有一点点辣,能吃吗?”
“可以的,辣一点的还会好吃一点。”柳明丽接过来。又有人说:“柳老师后面有椅子,可以坐着吃。”话毕,小桌前的人热情召唤她:“来吧,柳老师,坐着吃。可乐雪碧,想喝哪种?就还是啤酒?”
柳明丽没有推辞,坐到小桌旁给自己倒了一杯可乐。都是同事,气氛很快热络。这几天柳明丽一直在跟班,除了上课就是下课,也没有和大家同处的时间,她也想和他们聊聊。这是李隆告诉她的——做人事的,就是要多和人打交道,听听他们聊业务,也能分辨人的性格。
说到这几天上的课,黄莹说:“我觉着赵老师那堂课挺有意思的,讲宋韵文化,我本来就比较喜欢诗词歌赋,赵老师的课很有文化内涵。”
“是讲得挺好,下来我就百度这位老师了,”另外一位同事徐刚接话,“她有自己的视频号,我还关注了。”
黄莹说:“我也关注了,她是文学博士呢。”
“厉害厉害,真是厉害。”徐刚叹道。
“如果大家喜欢这样人文社科类的课程,我们后期培训可以多加入一些。”柳明丽颔首。
“那很好。我们公司业务条线的还是理工科男性偏多,如果可以有一些这样的课程,也算是文化赋能。”徐刚赞成。
“这位老师好像是陈东请过来的?”黄莹问。
柳明丽咬了一口鸡腿:“他们是一个师门,都是上次请的刘明贺大师的学生。”
“那陈东应该也挺厉害的,他们策划部门工作内容是什么?博物馆好像也没什么好策划的?”
柳明丽闷头啃鸡腿,不接话。听见头上有人招呼:“正在说你呢,来,一起吃烧烤。”
她抬起头,见陈东拎着一件五颜六色的水果啤酒对众人说:“我放草地上了,你们要喝自取。”
他黑色衬衫袖口被卷到手肘,小臂线条随着用力绷出好看的弧度。
柳明丽旁边正好空了个位置,黄莹说:“坐那儿吧,柳老师旁边。”
陈东瞧着她,问:“柳老师,我坐这里?”
柳明丽无所谓地笑笑:“坐啊,正是给你留着的。”
陈东的加入让聊天更加热闹。业务部门的同事很有共同话题,会聊到项目、吐槽业主,还有一些行业动态。陈东坐下后,柳明丽就不说话了,陈东成了话题的中心,他的身影在话题中不断膨胀变大,相比之下她似乎很渺小,几乎消失在这群人当中。
柳明丽确实不想说话,她竖着耳朵听他们聊天。下过雨后的草地散发出泥土的味道,在这一片腥味中,她闻到身边传来隐隐的松木味道。
她的目光悄无声息地挪过去,陈东半侧着身子,她的余光中只有他半个后脑勺,于是她的目光大胆了些,慢慢转过去,他仍是兴致勃勃地说着。周边蝉鸣蛙叫,而他的声音格外清晰。
忽然,她意识猛然清醒,这样不好。于是她埋下头,主观将周围的声音收进来,淹没陈东的。她伸手去拿桌面上的烤馒头片,一只手刚好覆上她的。
她顿时像被烫伤,微微一碰便移开。
陈东察觉有异,他本是没看见柳明丽的手,他面朝前面,瞄了眼菜盘想随便拿个烤串,还没明白摸到了什么,手下触感便若惊弓之鸟将他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