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呢!三碗青菜面。”店家大声接话道,这时有个小姑娘上来收碗和倒水,
“谢谢!”陈丽娘友好地小姑娘道谢,陶满春夫妻俩也连忙道谢。
小姑娘没想到有人会给她道谢。
她脸蛋微红,微微点头,便端着碗筷下去了。
林春梅惊讶地看着端着碗筷下去的小姑娘。
手脚麻利,想来是经常做此事。
“原来县里是小姑娘也要做这种活。”原以为县里的小姑娘都是有奴仆伺候的小姐,结果没想到依旧要干这些活。
小姑娘将碗拿下去后,又在盆里洗碗,动作熟练又麻利。
陈丽娘摇摇头,语气平淡地说:“不管在什么地方,穷人都是存在。”
“你以为到了县里是在享福,也许他们过得并不是很好。”
“再说了,县里生活成本高。粮食、蔬菜和肉都需要拿钱购买。”
“今日的收益,除去成本,也许刚好饱腹。”
店家速度很快,便将面条端了上来。
店家比较良心,面比较多,有几片青菜。
三人吃完后,陈丽娘便问道:“店家,多少钱?”
“三碗青菜面,三十文。”店家走过来,笑呵呵地说道。
店家的头发花白,年纪在五十岁左右,他笑眯眯地接过铜钱。
“店家,我想问问,你们这里最大的医馆在哪里?”初来乍到,陈丽娘对县城不熟悉,最好就是问本地人。
店家将铜钱收好,笑道:“城里最好,又最大的医馆,当数仁和堂。”
“就往这条街往前走,便能看到了。”店家看得出来,他们第一次来县城,便十分仗义地为他们指路。
“多谢!”陈丽娘道谢后,便带着陶满春和林春梅前往仁和堂。
第407章 偏心老太婆的偏心病,它好了(45)
他们一直往前走去,远远就看到仁和堂。
陈丽娘让陶满春两人看着牛车,她独自走进去。
仁和堂的生意很好,应该说病患有些多。
她进去的时候,还有人说:“排队!看大夫要排队。”
陈丽娘并未理会,直接来到了药柜,对着药童,十分有礼地说:“你好!我想卖药。”
药童挥手,十分不耐烦地说:“我们这里不收药。”
陈丽娘:“......”着实没想到他不收。
陈丽娘不死心地说:“真的不收药?”
“是的。我们仁和堂不收药。”药童手中抓药的动作不停。
陈丽娘没办法,只得转身出去。
那些排队看病的人,说:“看吧!插队不行。你还是乖乖的排队吧!”
陈丽娘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笑容,她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
她还以为自己能进去就卖掉人参。
她走出去,陶满春和林春梅两人欣喜地看着娘,想知道到底卖了多少钱。
他们也是在路上的时候才知道娘得了支百年人参。
陈丽娘摇摇头,坐在上车,语气平淡道:“我们去其他医馆看看。这家店说不收药。”
“啊?这都不收?”陶满春惊呼出声,没想到百年人参都不收。
看来县里的医馆,其条件比镇上好。
陈丽娘摇摇头,只说:“往前面走去,总会有人收的。”
陶满春驾着牛车往前走去,又找到一家医馆。
陈丽娘往里走去,陶满春让林春梅守在牛车边,他跟着娘一起进去。
陈丽娘进去,来到柜台,道:“你好!请问你们收药吗?”
这家医馆叫安和堂,也有病人,但没有仁和堂人多。
“不好意思,我们有自己的药材供应商,不收药。”安和堂的药童也在抓药,但还是十分有礼貌。
陈丽娘:“......”现在的医馆药材储备都如此好了?连人参都不收?
“娘,他们也不收吗?”陶满春震惊不已,怎么又不收。
陈丽娘点点头,她不死心地说:“人参也不收吗?”
“什么?人参?”药童惊讶不已,他手上抓药的动作都停了下来。
“小童,你在干什么?快给病人抓药。”有个年纪大约在四十五岁左右的男人,端着紫砂茶壶从里面出来,看到药童在偷懒。
“师傅,这位大娘说她要卖人参。”小童听到师傅的声音,连忙恭敬地回答道。
“人参?”男人走过来,仔细打量了两人,心中有些不相信。
“是的,我有支百年人参要卖。只是,你们好像不收。”陈丽娘想到仁和堂的人说,不收药的事情。
男人快步走到柜台前,激动地说:“你说百年人参?”
陈丽娘点点头,将百年人参放在柜台上。
男人连忙拿起来,认真地查看和辨别。
“果然是百年人参。你刚才说你们不收?你去其他地方卖人参了?”男人看着手中的百年人参,怎么看也看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