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媳妇,做早饭,喂猪喂鸡,扫院子等活计,大家都忙了起来。
“大丫......”
“娘,你不能叫我大丫了,我叫陶明华。”陶明华气鼓鼓地说道,奶奶取了这么好听的名字,怎么能不喊呢!
“是是!明华。你等下带着二.....”林春梅还未说完,便看到小女儿也气鼓鼓地看着自己。
她连忙改口,道:“带着明书去打点猪草回来。注意,不要往深山里去。”
“好!等下我会带着妹妹去的。那大弟和小弟呢?”作为家中最大的姐姐,陶明华自小就是带着弟妹一起长大,也觉得自己应该照顾他们。
“承良等下跟着我们去地里,承武跟着你们一起去。你和承武是哥哥姐姐,要照顾好明书,知道吗?”在村子里,这种小孩去捡柴火,打猪草的事情常有。
陶明华点点头,她当然知道。
吃完早饭后,大人去地里干活了,陶满冬去了镇上。
至于,孩子们就去打猪草和捡柴火了。
陶明华和陶承良背着小背篓,牵着陶明书的手,往山脚下走去。
正好,遇上了陶明华的朋友陶桂兰,她大声喊道:“大丫,我们一起去打猪草吧!”
“我叫陶明华!”陶明华看着陶桂兰,一本正经地说。
“啥?”陶桂兰满脸茫然,这是啥意思?
“我奶给我和妹妹取了名字,我叫陶明华,我妹叫陶明书。”
“以后别叫什么大丫二丫,叫我们明华和明书。”陶明华得意地说道,她可有了个好名字。
陶桂兰羡慕地看着陶明华,明华,明书,听起来好像很有文化的样子。
“羡慕吧!还得是我奶,我奶可是识字的。还说让我们跟小叔认字。”陶明华完全忘记了,她当初还很害怕奶奶,现在却自豪不已。
“什么?认字?”这下不仅陶桂兰惊讶,后面跟来的小孩子也惊呼出声。
识字,那可是有钱人能享受的特权。
像他们这样的穷人,吃饱饭都是奢侈。
陶明华正准备说点什么,便见陶承武扯了扯她的衣袖,皱起眉头,道:“走了!打猪草。”
陶明华正想反驳,又听见陶承武,接着说:“等下,奶就要回来了。”
提到奶奶,陶明华想起了什么,连忙低下头跟着往山脚下走去。
不管这些孩子怎么问,两人像是嘴被缝上了一样,就是不开口。
在山上的陈玉娘自是不知道山下的事情,她正在找点药材回去。
她想着炮制好后,拿到镇上卖钱。
根据原主的记忆,镇上的药堂也是收药材的,可是价格不高。
陈玉娘到了深山里,摘了不少蘑菇和木耳。
特别是掏了几个鸟蛋窝,收获了十枚鸟蛋。
她眼睛跟扫描仪似的,在某处看到了一株掌状复叶轮生茎顶,叶柄长而无毛。挂着鲜红色的果实,呈扁球形。
“运气真好!想来是因为这里是深山,不曾有人来过的原因。”陈玉娘没想到她能找到人参,先不说年份,只要有这东西,多少都能卖点钱。
等有了钱,她应该盘算着给家里找个正经的营生。
第375章 偏心老太婆的偏心病,它好了(13)
陈玉娘很小心地挖着土,生怕伤了这东西,毕竟这可是钱。
她将人参挖出来,拿在手上品鉴。
人参的长度大约有十二厘米,根茎粗壮,呈纺锤形,表面黄白色,有不规则的皱纹和须根痕迹。
年份大约在五十年左右,倒是能卖个百两银子。
她将小心地将人参放在篮子里,提着篮子往山下走去。
她到山脚下的时候,便已临近中午,便看见一群小孩在山下的树林里,似乎在捡柴。
“明华,你看那是你奶吧!她去山上的吗?我听我娘说山上有大虫。”陶桂兰已经捆好了柴火,本想着休息休息,结果看到了陈奶奶。
她娘跟她说过,陈奶奶惹不得,可凶可凶了。
“陶明华,陶承武,陶明书,我们要回家了。”陈丽娘看到了两个孙女和孙子,自是要带着他们一起回去。
“好!”陶明华都不敢接陶桂兰的话,连忙背起柴火来到奶奶身边。
三个孩子还是有点怕奶奶,来到身边只是喊了声奶奶就不说话了。
陈丽娘皱起眉头看着陶明华背着的柴火,她伸手将柴火提起来,道:“以后不用来捡柴火了。要是家中没了柴火,让你爸或其他叔叔来。”
“啊?”三个孩子有些惊讶,捡柴火不是一直做的事情吗?
陈丽娘没看孩子,反而看向山上,又看向在草丛中穿行的孩子。
虽应该踩出了路,但还是有危险。
特别是她在山上看到了几个猎人设下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