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掺和进去就变味道了,再说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偏向谁都不对。
林玉照也点点头,他是真这样觉得。
三人又说了一阵话,便各自回房了。
梨月回到房间后,透过小窗看向对面的哥哥,希望哥哥有个好梦。
次日,梨月很早便被娘喊醒了,原来他们要去县里。
因为他们这里离县里有点远,所以早早就要出发。
梨月知道自家情况,所以也未埋怨,反倒开心地往县里走去。
梨月兴致勃勃,林玉照有些萎靡,像是霜打的茄子。
她走到哥哥身边,悄声问道:“哥,你昨天出去抓鱼还是干什么坏事了?怎么没精神?”
林玉照深叹口气又萎靡了下去,道:“就是太累了。”
他昨天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面有很多的书,内容丰富,简直闻所未闻。
他看得兴起,今早肯定精神不好。
梨月去娘身上拿来了水囊,这是她爹留下的。
她拿过来的时候,悄悄在里面放了颗丹药,递给哥哥,道:“喝点水。”
林玉照也没客气,接过来,仰头将水喝下。
这水下去,他觉得脑子清楚不少,于是又多喝了两口。
等林玉照喝完水后,梨月又将水囊递给娘,心疼道:“娘,喝点水。我们慢慢走,不着急。”
杨景秀点点头,她寻了个石头坐下,才打开水囊喝了口水。
她一喝,便觉得这水不对劲,好像很甜。
不过,水是她自己打的,肯定没问题。
她想到了昨晚女儿打的两碗水,心里想着:可能是缸里的水甜。
喝完水,休息了一会儿。
林玉照的精神缓过来了,虽还是有些精神不济,但比之前好多了。
一家人又继续往前走,在路上的时候又喝了几口水。
林玉照精神越来越好,昨天看的知识像是印在脑子一样,十分深刻。
差不多到早上到时候,他们到了清水县。
交了两枚铜板就进去了,林玉照是童生,不需要交钱。
清水县还是挺繁华的,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杨景秀拉着儿女来到馄炖摊前,要了两碗馄炖,共二十个铜板
自己和女儿一起吃,儿子单独吃一碗。
梨月心中无怨言,毕竟现在的人都实诚,这馄饨夹开后,肉也多。
虽不是纯肉,但还是挺好吃的。
梨月吃得最慢,她吃完后,娘就付钱带着她去秀坊。
至于她哥,自是去了书斋,交抄书的任务。
大夏下无印刷术,书本基本上都是抄写而成。
特别像林玉照这种穷书生,经常会接这种活计。
虽没多少钱,但能练字,又能熟悉内容,还能赚钱,可谓是一举三得。
不过,抄书这种活计可不是每个书生都能接到的。
林玉照也是慢慢积累,得到了书斋的信任。
梨月跟在娘的身边,不吵不闹,十分乖巧。
杨景秀的绣活确实不错,绣得东西活灵活现。
她一共绣了五条手绢,两条抹额,一共得了五两银子。
第239章 被攻略者炮灰掉的小农女(3)花花加更
杨景秀又跟掌柜说笑了几句,掌柜才说到正事。
“杨姐姐,我这里有个大活,你想不想接?”绣坊掌柜姓柳,比杨景秀小上三岁,自梳不嫁。
因为有生意头脑,算术和眼光也是极佳,便被绣坊的东家看上了,聘为绣坊掌柜。
“什么活?柳妹妹,你知道我家的情况。”
“我儿子要去书院,唯有女儿在身边,我是舍不得她一个人在家的。”杨景秀心里肯定想接大活,但考虑到女儿,便有些犹豫。
因为大活一般都需要几个人联合做,所以她不能拿回家。
闻言,柳掌柜轻轻拍拍她的手,温声道:“自是知道你们家的情况。不过,活计是钱家的。他们家小闺女出嫁,要嫁衣。”
“你应该有些听闻,那姑娘手工不好,便想着买件嫁衣。”
“只是清水县的绣娘的绣活她都没瞧上。那日她来到我这里,看到了你绣的手绢,所以便瞧上了。”柳掌柜自是不想失去这个生意,但人家不愿接,她也没办法。
说话间,钱家夫人和钱家小姐过来了。
柳掌柜连忙迎上去,热情道:“钱夫人,钱小姐,你们来了。这位便是你们瞧上的绣娘,姓杨。”
只见那位钱家小姐年约十六七岁,生得国色天香,亭亭玉立。
闻言,她看向杨景秀,温柔笑道:“杨绣娘,你可愿帮我绣嫁衣。我知道绣活费眼,我愿意出两百两。”
两百两?
柳掌柜和杨景秀都是一惊。
要知道,前年秦老爷娶亲,聘礼也就是一百两。
如今,一个小丫头的嫁衣就要两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