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次来镇里,她都特意留心过岭高附近的情况。
老百姓对过往发生过的历史总是心存畏惧,敢明目张胆在街道上做小生意的人不多,大多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除了摆摊子挣点钱,别无他法。
岭高又是镇里最好的高中,备受瞩目,据她打听得来,除了江家的包子摊,暂时没有其他摊子。
王月娥有祖辈遗泽,与江家人不同,她不仅注意食物本身的味道,对卖相要求也极高。
江家那样的人都能赚钱,她岂会差?
然而楚棠计划的再好,却没想到,安稳了一夜的楚秋泽早上会突然发热。
等病房里兵荒马乱的忙完,已是上午八点半了。
楚棠用手背轻轻碰了碰楚秋泽额头,确定降了温,看着小崽子熟睡的脸,烦恼地叹了口气。
养孩子。
真的好麻烦啊。
她端着擦洗过后的水盆,略显疲惫的往病房外走去,门刚打开,猛地看见一张异常兴奋的脸。
王月娥收了摊是一路跑过来的,见到楚棠,激动地说道:“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嗯?
楚棠精神一震:“卖了多少?”
王月娥激动得说话都结巴:“我怕做多了卖不完,今早就包了一百个素包,一百个肉包,一百个灌汤包。”
“一个小时全卖光了!”
楚棠把水盆往病房里桌上一放,轻手轻脚合上房门:“卖完是好事,不急,慢慢说。”
在她安抚的语气下,王月娥才从那种脚下打飘的状态里恢复过来,深吸一口气,说起今早的事。
昨天两人商量过做多少包子合适,楚棠的意见是直接几种包子各做两百个。
王月娥手脚利落,又有独门诀窍,一分钟能包十多个包子,六百个包子对她来说,还不到一小时。
她当时听进了耳朵里,但等睡了一觉起来,对着一桌子满当当的食物,又犹豫了。
她和石头没啥本事,生存全靠大队分来的田地,还有院子里养的鸡仔们下蛋。
一个月算下来,顶多挣几块钱。
可面前照着六百个包子买的面粉和肉,光成本算下来就要接近一块多!
要是卖不出去——
王月娥这辈子就是个小人物,临到关头还是怕了,折了半,忐忑万分往镇里去。
......
教育资源不管在哪个环境下,城镇条件总是优于乡村,因此在金岭高中读书的学生,绝大多数还是住在镇里的人。对他们来说,早上花一两分钱买包子不算贵。
岭高自费班的李悠悠就是这么一个人。
李悠悠是金岭本地人,家境小康,父母都在镇里供销社当营业员,所谓“金不换的营业员”,这可是金饭碗。
从小吃得好,吃得多,李悠悠天生胃口大,每天早上在家里吃了早饭不够,揣着爸妈给了一角钱零花钱,在学校门口的老江包子摊买两个肉包子吃。
唔,怎么说呢。
她舌头很挑剔,老江包子铺皮厚馅少,味道属实一般,态度还不好,但李悠悠从家里走到学校就饿了。
实在没办法,就当果腹吧。
昨天早上不知道怎么的,老江包子铺的位置没人,李悠悠哭唧唧饿了一上午,精神飘忽,被老师抽起来却答不出问题,丢了好大的脸!
今天早上,她照旧先去了老江包子铺,结果大失所望——还是没来。
李悠悠哭丧着肉嘟嘟的脸,垂头丧气的往校门方向走去,没走几步,鼻子突然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香气。
她左右看了看,老江包子铺的斜对面,出现了一家新包子铺,香味儿就是从那里传来的!
李悠悠眼睛一亮,连忙走过去。
摊子和老江包子铺的差不多,但包子可大不一样,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一个个跟云朵似的,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真是瞌睡来了碰上枕头,李悠悠高兴极了,当时掏出钱,就准备买几个尝尝,视线往旁边一移,却看见了另一屉造型别致的小笼包。
李悠悠看向卖包子的王月娥,好奇道:“婶子,那是什么馅儿的包子,都怎么卖啊?”
这是今天的第一个客人,王月娥有点紧张:“素包一分,肉包两分,这种是灌汤包,也是一分一个。”
李悠悠听过灌汤包,没吃过,好奇心顿时升起:“那给我一样来两个。”
王月娥愣了一下,露出喜色:“哎!马上!”
拿到包子,李悠悠迫不及待就在原地吃了起来,素肉□□薄馅儿薄个头大,吃完就有点半撑了,看着手里剩下的两个灌汤包发愁。
这灌汤包真好看啊。
个头比别的包子小,提起来像灯笼,放下去像盛菊,奶冻似的,还会晃。
李悠悠看着看着,咽了咽口水,还是没忍住,咬下去的瞬间,里面鲜美可口的汤汁瞬间灌进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