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妃笑了:“那就早些把人接回来,在外头总是令人不安,接到家里自己人照顾着才能安心呢。”
……
新帝登基后的一个月内,看似平静,却也掀起了一小股风潮,那一些个意图谋反的,趁着这个档口,国事未稳,便要举兵造反。
陈阳王的事是个警醒,却更像是豁开了一道口子,让一些本就不甘心如此的人,野心激涨。
这一次平定内乱的,不是年事已去的襄王,而是他手下的得力干将,宋溓更是被派出去做了军师。
扬州暂且安稳,可是这些日子,青夏每每上街便能感觉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肃穆,紧张的气氛。
大约是战士蔓延,也叫这里的百姓都有了紧迫的感觉。
她租赁的屋子在小南街,这里大多住着平民百姓,人烟稀疏,倒也安宁。
通常日头正好的时候出来,天黑之前回去,一个人住总是要做很多打算的,邻有个做书生的邻居,和他的奶奶相依为命,冯奶奶平素没什么喜好,就爱种种菜给孙子补补身子,养了几只猫儿狗儿的。
那狗出去野混混大了肚子,青夏刚搬来的时候就听旁边说下了几只小狗崽。
冯奶奶不乐意养这么多狗,或扔或送,一次清晨,正叫青夏碰了个正着,见她将小狗仔抱出屋去,像是要丢的模样,便去问了两句。
那冯奶奶看了青夏一眼,他们这地方小,搬来搬走个人,大家也都互通着消息,知道隔壁家住了个逃难而来的小寡妇,且这小寡妇长得水灵,她平常在家就防着,生怕自己的孙儿被妖精勾了魂去。
如今见着小寡妇竟来同自己说话,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他们之间也没有明面上的交恶,冯奶奶遂笑了,说:“家贫,养不起这么多牲口。”
青夏看了眼那小狗崽,心生怜悯,又问:“一共生了几只?”
“五只,刘家新娶的媳妇儿要去了两只,那,最前头那家女儿喜欢也要了一只,这只我打算扔到路口去,谁喜欢捡去就是了。”
青夏便问:“虽说如今已经不下雪了,可外头到底是冷的厉害,我看您老也不是真舍得,不若就将这小狗交给我吧。”
冯奶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她这么一说,立马就将小狗崽塞进了她的怀里,生怕她反悔一般。
那小狗仔冻得发抖,青夏将它抱着,衣袖盖在它的身上,冲冯奶奶笑了笑,正要往回走,又被她叫住。
“你若真喜欢,我将大狗子也送你得了。”
青夏:“……啊?”
冯奶奶咳了一声:“我家孙儿今年要去考试,家里养这么多牲口,白日叫,夜里叫,扰人梦啊。”
青夏还有迟疑,那冯奶奶看她这般,想着她一娇滴滴的小姑娘,已是孤身一人,要了只小狗仔去,还不知能不能将它养活,估摸着是没那么多闲钱拿来养多余的牲口吧。
遂又道:“算了算了,小的长得好,你们都争着要,大的不愿要,我便将它拉到狗市上去。”
说罢,便要离开。
青夏喉头一哽:“您若不要,便给我吧。”
冯奶奶一喜,直点着头应下。
青夏回了屋,先将小狗仔放到屋里,再出来时,便见到冯奶奶站在门口,眼神往里头打量,却没有那么不知分寸的闯进来。
她手里牵着一只母狗,怀中还抱着一只奶狗,冲她嘿嘿笑着。
青夏:“……”
……
当初租赁这间屋子的时候,老房主有许多东西都没有带走,刚好就有那适合做狗窝的,青夏将自己的东西缝缝补补,做了个垫子。
那母狗生的清秀,通体纯白,四脚粉红,鼻头亦是粉色。
不知是何缘故,它并不怕青夏这样的生人,很是通人性,仿佛知道那个窝是给它们娘三准备的。
不错,那冯奶奶得寸进尺,塞了一只小狗,脱手了一只母狗,又将最后一只小狗都送了过来,好像就吃准了青夏不会拒绝。
狗窝做好了,母狗就叼着自己的两只狗崽子,怜爱的舔着它们,躺进去后,将他们放在肚子下面保暖。
看着这一幕,青夏也不觉得恼火了,或许是自己怀有身孕的缘故,所以不忍心看它们“骨肉分离”吧。
总归养几只小狗她还是养得起的。
弄好了这方,时间就有些晚了,去到厨房给自己炒了两个菜,刚吃完洗了碗,想要烧水晚上好好泡泡脚时。
院门就被敲响。
青夏抹了把手,走到门口,把着栓子,问:“何人?”
“郁娘子,我是隔壁冯叔清。”清润的嗓音,正是隔壁那冯奶奶的书生孙儿。
想了想,大约是为了几只狗来的,青夏开了门,迎面撞上眼前这个面红耳赤,说话时不敢正眼看她的年轻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