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府断亲?重生嫡女惨虐全家!(245)

作者:姀桃 阅读记录

沈清刚要伸手触碰,手腕却被老人死死攥住:“使不得!摸了要遭报应的!“

她不动声色地掰开老人的手指,取出帕子裹住铜罐掀开。

里面赫然躺着几具蜷缩的鼠尸,皮毛呈诡异的青黑色,爪间还攥着几粒霉变的青稞。

沈清屏住呼吸,用银针挑起鼠尸查看,发现其腹腔内器官肿大,肠道壁上布满血点。

“不是沙鬼,是疫病。“

沈清将铜罐重新埋入沙中,拍了拍手上的尘土。

“这些老鼠吃了霉变的粮食,又在罐中病死,病菌通过空气或鼠蚤传播,人一旦染上......“

她想起患儿指尖的紫黑血滴,“会先损伤脾胃,继而攻心蚀脉。“

老人听得面色发白,忽然指着远处沙丘喊道:“快看!“

只见月光下,几簇幽蓝的火焰正顺着风势在戈壁上游走,宛如鬼火。

沈清却想起文海医书里的记载:“那是磷火,人或动物的骨骼腐烂后会产生磷化氢,遇风自燃。“

她弯腰捡起一块骨头,指腹摩挲着上面的齿痕,“这是骆驼的腿骨,怕是商队遗落的。“

回到村子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

沈清顾不上休息,立刻召集村民在空地上架起几口大锅。

瑞莲领着几个青壮年四处收集新鲜的沙葱和苜蓿,沈清则亲自指导妇人将青稞铺在烈日下翻晒,剔除其中发霉的颗粒。

“记住,以后粮食要存放在通风的木架上,切勿堆在潮湿处。“

她拿起一株沙葱向众人展示,“此菜味辛性温,可发汗解毒,与绿豆同煮,能解谷麦之毒。“

正说着,忽闻村东头传来惊呼。

沈清循声跑去,只见一个汉子倒在沙地上抽搐,嘴角涌出白沫,身边散落着几个空陶罐——竟是偷喝了昨夜熬药剩下的药渣汤。

“他前日喝了自家酿的驼奶酒!“汉子的妻子哭喊道。

沈清立刻掰开患者的嘴,用手指抠出残余的药渣,又让人取来酸角汁灌服。

“药渣里有甘草,与酒同服会助湿生热,以后切记不可混搭!“

三日后,首批服药的患者已能起身行走。

沈清却并未松懈,她发现村北头的甜水井旁总有苍蝇聚集,而饮了这井水的人病情反复更快。

于是她带着瑞莲,用竹篾制作了简易的纱罩覆

盖井口,又命人在井边撒上生石灰。

“沈医师,双井巷的王婆子快不行了!“

正当她调试药汤配比时,一个少年气喘吁吁地跑来。

沈清抓起药箱就走,却在路过村西破窑时,闻到一股奇特的香味——像是香料与腐肉混合的气息。

破窑内,王婆子蜷缩在稻草堆上,枕边放着个雕花木盒,盒中盛着半块发黑的糕点。

沈清刚要查看,忽听身后传来瓷器碎裂声。

转头只见一个戴面纱的女子慌忙收拾地上的碎瓷片,陶片上沾着暗红的膏体。

“这是......“沈清伸手去蘸那膏体,女子却迅速用衣袖遮住:“不过是治头痛的土方。“

她的手腕上戴着串琉璃珠,碰撞时发出清脆声响,与沈清在文海胡商处见过的“安眠香珠“极为相似。

王婆子此时已说不出话,沈清只能通过其儿媳的描述推断病情:半月前开始心口疼,服了这女子给的“止痛膏“后反倒加重。

她翻开王婆子的眼皮,见瞳仁散大,舌苔灰黑,指尖按在其脘部,触到一个坚硬的结块。

“这是积聚之症,需用三棱、莪术破血消癥,但若误用温热之药......“

沈清猛地转身,却见那女子已不见了踪影,木盒里的糕点上,赫然爬着几只细小的甲虫。

当晚,沈清在油灯下翻阅从文海带回的《沙海医录》,忽然在“虫毒“篇看到一段记载。

“西域有虫名'蚀骨',喜食腐肉,其粪含毒,与人参、乳香同服,初觉神清气爽,久则腐骨伤脏。“

她拍案而起,想起那女子面纱下若有若无的异香,分明是用香料掩盖虫粪的臭味。

瑞莲端着药汤进来时,见她脸色凝重,忙问发生了什么。

沈清将木盒推过去:“明日去镇上打听一下,双井巷是否有个卖'长生膏'的游医,尤其要注意戴琉璃珠串的女子。“

沈清带着瑞莲来到双井巷。

这是条狭窄的土路,两侧挤满了卖草药的摊子,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硫磺味。

第156章 蚀骨虫

忽然,一阵清脆的琉璃珠响从巷尾传来,那个戴面纱的女子正蹲在一棵胡杨树下,给一个老汉涂抹膏药。

“阿婆这腿疼,用了我的长生膏,保准三日后能下地干活。“

女子的声音甜腻如蜜,沈清却注意到她脚边放着个布袋,里面隐约露出几节虫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