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秀再次觉得新大嫂人是真好,这要是卢美芳绝对舍不得。
几个女人都去了厨房,原本拥挤的客厅里顿时宽松许多。
孩子们去隔壁玩了,隔壁的房子现在是李广平的,上高中之后就搬过去住了,学习方便,而且自己住一间房别提多自在。
姜广军递给薛卫国一支烟。
薛卫国摆摆手,“二哥,我刚抽了一支,不抽了。”
姜广军也没勉强,将烟收起来,放到桌子上,这个二妹夫只比他小一岁,不过他们前世接触得并不多,毕竟离得太远了,想接触也没机会。
现在给他感觉人还行,挺健谈的。
第一次来岳父家,同时面对三个舅兄弟丝毫不怯场,坐姿挺直,眼神清亮,个人素质非常不错。
薛家在当地是个大家族,半个村子的人都是亲戚。
薛卫国自己说的,他从小丧父,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家庭条件很一般,后来他当兵了才一点点好起来。
至于他会娶李广秀一个无依无靠的知青,完全是因为两人看对眼了。
当然该问的还得问。
“卫国,你在部队干了几年?怎么就转业了?”
“干了六年,转业是因为当时受伤了,不适合继续留在部队。”
“二哥,你两个店的生意都不错吧?”
“还行,不快过年了,人多,货卖得快,你们能呆到初几?”
“初六之前就得走。”
“难得回来一趟怎么不多呆几天?”这句是李广成问的。
“没办法,我们单位那边一个萝卜一个坑,假不好请。”薛卫国解释道。
“那这几天带孩子好好转转。卫国,你是第一次来京市吗?”
“不是,以前执行任务来过一次,不过只停留了一天。”
姜广军点点头,几人随意的聊着。
姜凤淑和李昌顺在一旁听着,从始至终都没说几句话,广秀的事他们都知道。
饭很快做好了,大家热热闹闹的吃完,又说了会话,姜广军和于红霞就带孩子们回去了,实在太晚了,明天还有事呢。
临走时说好,后天去他们家过年,这边房子窄,人多都转不开身,他们家宽敞。
正好李广秀也想去看看,认认门,就答应了。
回去的路上,于红霞跟姜广军嘀咕,过完年给公婆重新装修一下房子。
“反正也没人住,将小隔间拆掉算了,把客厅弄得宽敞一些。”
姜广军笑着点点头,“行,过完年我找人弄。”还是他媳妇心细,他都没想到这个。
晚上,两个孩子已经睡了,李广秀冷不丁换地方有些不习惯,躺下半天也没睡着。
她头贴在男人肩膀上,低声说着话。
“卫国,下午大嫂二嫂给两个孩子的红包里都有十块钱,是不是太多了?”加起来有四十,快赶上薛卫国一个月工资了。
李广秀觉得有些烫手,她回来带了一些土特产,已经分给大家了,但两个嫂子给的这钱还是太多。
“没事儿,回头你多给几个侄子侄女点压岁钱,咱们不占这便宜。”薛卫国道。
李广秀嗯了一声,她这两年做买卖挣了不少钱,买完房子还存起来几千,一点压岁钱还是能得出来的。
“没想到家里变化这么大。”
“应该是政策好了。”
薛卫国知道她说的多么意思。
两位舅兄现在的生活条件都变好了,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好。
广秀笑了笑,前两年有钱也不敢回来,害怕被家里过得不好被黏上。
谁叫她在这个家里最不受宠,经常被忽视,没人在意她。
回来之前她早想好,孝敬父母可以,不过她会掌握好分寸,对于别人她就没有义务了。
其实当年下乡报名时,她完全可以选择离家近一点的地方,但她没有,毅然去了西北。
可到那边她就后悔了,真的实在太苦了,要不是家里每个月给五块钱补贴,她根本活不下。
没办法她只能尽早嫁人,好在她和薛卫国是互相喜欢的,婚后日子甜蜜和睦,比起那些仓促结婚,然后婚姻不幸的,甚至丧命的知青要幸运许多。
腊月二十九。
姜广军早上刚出门,还没到店里,就下起雪来,扬扬撒撒的很快将地面覆盖了一层白,天阴沉沉的,看不见太阳。
今天是年前最后一天营业。
明天开始放假了,有很多在店里预定卤货的客人都过来取货。
姜广军很是忙了一阵,然后还得抽时间整理一下库存。
“姜哥?”
姜广军正在后面仓库里忙着,突然听见门口有人叫自己,立马转过身,在看清来人后不禁笑了。
“庆丰啊,你咋过来了?猪肉卖完了?”
肖庆丰还再卖猪肉,还想找他一起,不过被姜广军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