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夫妻回城日常(124)

作者:落在月亮上的小麻雀 阅读记录

于红霞嗯了一声,让他照顾好自己就挂了电话。

姜广军其实还有很多话要跟媳妇说,不过身边人太多,不方便,只能挂了电话。

然后给钱,一分钟一块钱,电话费是真贵。

等他去会计那交了钱出来,就看见林正国正在门口站着。

背着手,指间夹着一只卷好的旱烟卷,身上穿着半旧的灰布衫子,脚上的布鞋沾满了泥,看着好像刚从地里回来。

实则不然,早上刚下过雨,村道泥泞不好走,这才弄了一脚泥。

“电话打完了?红霞跟孩子都挺好的吧?”

“挺好的,大叔,你这是又去哪儿了?”姜广军掏出口袋里的火柴,帮他点燃了烟。

林正国一边抽着烟,一边道:“我去养猪场那边看看,有只母猪下要崽儿了。”

“大叔还是看好养猪?”

“嗯,不光我看好,村里很多人都觉得行。你说的那什么新品种,还得再研究研究。”

“那就再研究研究吧。”姜广军说的是“三江白猪”,一种适合北方寒冷地区养殖的肉猪新品种,只是目前还没有全面推广。

两人说着话,那边快递员过来了,于红霞说的信跟包裹到了。

因为包裹不算重,快递员直接送过来了,姜广军习惯先看信。

信不长,只有两页纸,很快看完了,不过看完后他砸么了下嘴,有些受刺激了。

他媳妇是越来越能干了,一个笔袋卖了两千,自己再不努力就要被碾压了。

第44章 要你有啥用!

于红霞这次寄来的包裹比上次的要大,重量却没增加多少,拿在手上轻飘飘的。

姜广军打开,里面有三个帆布双肩书包,五个带夹层的各种颜色的笔袋,于红霞还给他做了两双布鞋,他脚上的胶鞋结实是结实,不如布鞋穿着舒服透气。

前世姜广军穿了几十年,现在要不穿他还真不习惯。

“这书包做的不错。”姜广军拿起来看了看,书包的款式很新颖,跟后世商店里卖的差不多。

笔袋做工也很精细,一看就用了很多心思,怪不得服装厂会给他媳妇那么多设计费,确实值得。

姜广军看完,将一个书包两个笔袋给林正国,“大叔,这是红霞给你家大壮的。”

林正国的大孙子叫大壮,就是于红霞救的那个孩子,和牛牛是表兄弟,比牛牛小两岁,刚在村小上一年级。

林正国头一回见到两个带子的书包,稀奇的看了半天。

“红霞咋买这么好的书包给大壮,太破费了。”

这书包肯定是在京市商店里买的,又厚又结实,还好看,瞧着不能便宜了。

林正国有心不想要,又不好拒绝于红霞的一片心意,人家特意邮来的,要不给点钱?

“大叔,这不是买的,是红霞自己做的,给大壮拿回去用吧,牛牛也有。”他媳妇一直记得两个小家伙呢。

两个小家伙也没忘了他媳妇,平时在村里,只要遇到了,大壮都会笑着喊他姜叔叔。

还经常问他:红霞婶婶来信来没?我都想她了,她啥时回来啊?每次家里做了好吃的,都颠颠跑来喊他去吃。

两个孩子别看小,知道记恩的,他媳妇没白救他们一回。

“好,那我替大壮收下了,你写信时帮我谢谢红霞,告诉她我一定督促大壮好好学习。”不然白瞎了这么好的书包。

姜广军摆摆手,回去了。

林正国在大队呆了会,也拿着书包笔袋回家了。

大壮听说这是红霞婶婶给他的,欢喜的直跳脚,抱在怀里不撒手,他两个堂姐两眼放光,想要看看都不让。

书包只有一个,他谁也不给。

最后还是林正国做主,书包给大壮,笔袋给两个孙女,小孙子还小用不着。

这样几个孩子才没打起来。

没办法,双肩书包做起来太费时间,这三个还是于红霞抽空做的。再说也不可能寄来那么多,每个孩子都给一个。

真那样宋厂长可要找她了。

姜广军回到家。

已经中午了,社员们下工了,他把饭菜做好,等乔梁回来吃完,他才去姚爱莲家。

姚爱莲两口子刚吃过饭,一个在厨房洗碗,一个忙着给菜地除草,大中午的都不闲着。

见姜广军来了,立马放下手上的活,将他请进屋。

姜广军把书包笔袋放到炕上,说明来意后。

黄二憨厚的搓搓手,说太贵重了,不好意思收。

姚爱莲则是一脸感动,“红霞回城了还惦记着我。”

给她邮来这么好的书包笔袋,让孩子好好读书。

以后她一定帮红霞看牢了姜广军,省得红霞在城里不放心。

这男人啊,离开媳妇久了,就容易起歪心思,加上村里有几个臭不要脸的,为了几斤肉就跑姜广军面前献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