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决裂后侍郎大人火葬场了(93)

作者:李雪白 阅读记录

苏忱很少与旁人交心,可见她问了,便真诚道:“苏氏之人不乏琴乐名士,不再需要一位太常寺卿光耀门楣,我是光禄三十三年探花,比起音律,更爱文章,相较礼乐,更愿做治世之臣,无心风月。”

苏忱平日里是风流雅士,可宋疏遥从未设想过他该是什么人,此刻听他理所当然地说着自己的野心,不仅没有期望破灭,反而不由自主生出些感佩来。

他为人坦荡,又有经世之才,是棵好苗子,兴许用不了几年就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宋疏遥坐在石阶上晃着脚,越来越觉得他可靠。

只是清明在即,她不想在这节骨眼上乱了他的心思,便按捺住了心中之事不表,只说道:“大人有救世之心,疏遥敬佩,只是这次皇命加身,只得好生准备,祭典之上不求惊艳四座,但求四平八稳绝不出错,大人这两日要苦练琴技了。”

“疏遥说的是,清明前这几日我都在太常寺,无法应邀,你若有事,可叫人来信,或到太常寺一见。”

她点点头,甜笑道:“好。”

的确该给苏忱写信了,为了不让以后的拒婚缘由太过突兀,她现在就该做些准备,起码要让旁人知道,两人私下里常有联系。

此后两日,宋疏遥给苏忱去了两封信,都未得到回应,她想着应是太乐署人多手杂,将文书乱扔一气,看不见也是常事。

清明前一日,她拎了一盒青团,坐着马车到太常寺去,进门遇见了太乐丞赵大人,赵大人官职不高,没见过宋疏遥,可一见她周身的气派便知非同寻常,礼貌地停步了。

听闻她来寻苏忱,赵大人道:“今日刑部的大人过来了,说要与众位弹奏琴乐的乐工说明祭典上的布防事宜,苏大人为首,也跟着过去了。”

刑部调不动禁军,也管不着布防之事,能被李岳川委以此任的刑部大人只有谢字卿,或者是谢平代他前来也有可能。

宋疏遥微一凝眉,问道:“敢问来的是刑部的哪位大人?”

话音刚落,不远处就传来人声,赵大人笑了,往那边一看,示意道:“就是那位谢侍郎。”

宋疏遥循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一群乐工之间杂着几位穿着官袍的官员,谢字卿和苏忱并排走着,一团和气,偶尔还交谈两句。

握着食盒的手立即收紧了,此时想躲也来不及,好在她头上戴着一顶白纱帷帽,堪堪能遮住脸。

不过下一刻,谢字卿和苏忱一前一后叫住了她。

谢字卿:“宋娘子。”

苏忱:“疏遥。”

语毕,谢字卿默默睨了苏忱一眼。

宋疏遥紧张地咽了下唾沫,把心一横,缓步往前迎去,僵硬地取下帷帽和两人六目相对。

苏忱温声对身后的乐工道:“劳请诸位继续练习。”

众人纷纷应“是”,可目光却没从他们三人身上离开。

太乐署的人虽然对这三位都不算熟悉,传闻却听了不少,都说宋相国家的宋娘子一心扑在谢家的郎君身上,可惜爱而不得,很快又看上了中书舍人苏大人,有人曾见了他们二人在西郊的野湖看萤火,有说有笑,浓情蜜意的样子。

今日一见,传言不虚。

谢字卿自然也听到了这些传言,看着宋疏遥手上的食盒,忽然想到她曾经送来刑部的糕点,那次的点心他就没吃上,心中积郁,开口时冷冷地:“宋娘子来这做什么?”

不管爱与不爱,面前的两人都与她有些瓜葛,宋疏遥不想把场面搅得难堪,平心静气道:“府上做了青团,母亲让我带一些给苏大人。”

谢字卿微微蹙起眉,这感觉似曾相识,他享受过,自然清楚宋疏遥的意思。

她对苏忱有意思。

苏忱从善如流地接过食盒,顺手打开盖子,看着盒中懒洋洋躺着的一团团青色,流溢出温和的笑意,说道:“多谢林夫人和疏遥,待清明过了,就去府上拜谢。”

宋疏遥笑道:“客气啦。”

谢字卿知道前两日宋疏遥去踏青采艾叶,原来就是用来做这青团了,思及此处,他的眉间恍然浮现出一道阴云来。

“我本想得空去寻你,奈何这几日实是脱不开身,”苏忱将食盒递给一旁的侍从,又在袖中取出个物件递给宋疏遥,柔声道,“这个给你。”

“是什么呀?”宋疏遥熟练地接过,是块素色的丝绢,轻轻展开去看,丝绢的角落处画着一簇亭亭玉立的水仙,花瓣柔白,蕊心鹅黄,素淡典雅,清新脱俗。

宋疏遥不住惊喜道:“正是这种颜色,苏大人怎知我寻这黄色不得?又怎知我在画水仙?”

什么水仙,什么黄色,谢字卿拧眉,暗暗看着眼前的两人,手指不自觉地紧握。